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减刑制度的概述 | 第8-17页 |
第一节 减刑的概念与性质 | 第8-10页 |
一、减刑的概念 | 第8-9页 |
二、减刑的性质 | 第9-10页 |
第二节 减刑的适用原则 | 第10-12页 |
一、减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10-11页 |
二、减刑应遵循的特有原则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减刑的意义与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一、减刑制度的意义 | 第12-14页 |
二、减刑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我国减刑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 第17-20页 |
一、近代中国的减刑制度 | 第17页 |
二、新中国减刑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我国减刑制度现状评述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减刑适用条件 | 第20-24页 |
一、减刑的对象条件 | 第20-21页 |
二、减刑的根本条件 | 第21-23页 |
三、减刑的限度条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减刑的运作机制 | 第24-28页 |
一、计分考核运作机制 | 第24-26页 |
二、减刑的审批机制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减刑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8-32页 |
一、关于减刑适用根本条件的比较 | 第28-29页 |
二、关于减刑幅度、限度的比较 | 第29-30页 |
三、关于减刑撤销的比较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我国减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32-41页 |
第一节 我国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一、现行的刑事法律对于减刑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32页 |
二、计分考核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 第32-33页 |
三、规定减刑比例的弊端 | 第33-34页 |
四、罪犯减刑后缺乏考察监督及善后制约 | 第34页 |
五、减刑程序缺乏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我国减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36-41页 |
一、对减刑标准重构与再造 | 第36-37页 |
二、加强和完善计分考核制度 | 第37-38页 |
三、废除减刑比例的规定 | 第38页 |
四、设立减刑考验期和减刑撤销制度 | 第38-39页 |
五、建立健全减刑审理程序正当化的保障和检察监督机制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