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扁形人物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扁形人物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一) 福斯特的人物划分理论解读 | 第9-11页 |
(二) 刘再复的人物划分理论 | 第11-14页 |
(三) 马振方的人物形态划分理论 | 第14-16页 |
(四) 小结 | 第16-18页 |
二、扁形人物的特点 | 第18-21页 |
(一) 单一、固定化的性格特征 | 第18-19页 |
(二) 夸张化、主观化、类型化和漫画化 | 第19-21页 |
三、扁形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 | 第21-24页 |
(一) 作家思想、理念的传声筒 | 第21-22页 |
(二) 某类性格或品质的典型化、夸张化的代表 | 第22-24页 |
四、西方扁形人物形象的历史变化和发展 | 第24-40页 |
(一) 西方前现代文学中的扁形人物形象 | 第24-33页 |
1. 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扁形人物形象 | 第24-26页 |
2. 中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 | 第26-28页 |
3. 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时期 | 第28-29页 |
4. 浪漫主义文学时期 | 第29-30页 |
5. 现实主义文学时期 | 第30-33页 |
(二)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扁形人物 | 第33-36页 |
(三) 后现代主义文学扁形人物 | 第36-40页 |
五、扁形人物的价值 | 第40-45页 |
(一) 叙事学价值 | 第40-43页 |
(二) 扁形人物的审美价值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