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研究与微生物实验论文

VA分离、检测与毒性分析及其作为AFT预警报告分子可行性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8页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之简介第9-18页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第10-16页
     ·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第16-18页
     ·现行的AFT与ST检测的不足之处第18页
   ·黄曲霉毒素预警检测之研究意义第18-20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0页
     ·建立(Versicolorin A,VA)的监测手段—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0页
     ·VA毒性的评价第20页
     ·黄曲霉/寄生曲霉产VA与ST、AFT的时间过程第20页
   ·实验的设计方案及方法的可行性第20-26页
   ·技术路线第26-27页
   ·本课题的创新性及困难点第27-28页
第二章 方法与材料第28-42页
   ·建立VA的监测手段—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8-32页
     ·主要仪器第28页
     ·实验材料第28页
     ·主要试剂和配方第28-29页
     ·VA标准品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29-31页
       ·寄生曲霉诱变株培养与VA之提取方法第29-30页
       ·VA之分离纯化和鉴定第30-31页
     ·VA之HPLC检测手段的建立第31-32页
   ·VA毒性的评价第32-37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主要试剂和配方第32-35页
     ·VA毒性评价的方法与步骤第35-37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试验(Ames test)第35-36页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第36-37页
   ·黄曲霉/寄生曲霉产VA与ST、AFT的时间过程第37-42页
     ·主要仪器第37页
     ·实验材料第37页
     ·主要试剂和配方第37-38页
     ·VA之TLC监测方法第38-39页
       ·VA在培养基中的监测第38-39页
       ·在感染产毒霉菌的粮食(大米)样品中的监测第39页
     ·在感染产毒霉菌的粮食(大米)样品中VA之HPLC监测第39-4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2-64页
   ·建立VA的监测手段—HPLC检测方法建立的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寄生曲霉诱变菌株培养与VA之提取结果及分析第42页
     ·VA之制备和鉴定结果及讨论第42-49页
   ·VA毒性的评价的结果与讨论第49-58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试验(Ames test)数据第49-53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试验(Ames test)图片第53-54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试验(Ames test)结果及分析第54-55页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数据第55-57页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图片第57页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结果及分析第57-58页
   ·黄曲霉/寄生曲霉产VA与ST、AFT时间过程的结果及分析第58-64页
     ·VA在培养基中的TLC监测第58-60页
     ·VA在感染了产毒霉菌的粮食(大米)样品的TLC监测第60-61页
     ·VA在感染了产毒霉菌的粮食(大米)样品的HPLC监测第61-64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64-65页
   ·建立VA的监测手段—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4页
   ·VA毒性的评价第64页
   ·黄曲霉/寄生曲霉产VA与AFT的时间过程第64-6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6页
附录Ⅰ 黄曲霉毒素AFTB_1、杂色曲霉素ST、杂色曲菌毒素VA化学鉴别信息第66-67页
附录Ⅱ 黄曲霉毒素AFTB_1、杂色曲霉素ST、杂色曲菌毒素VA毒理学数据资料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讨
下一篇: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缺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