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2页 |
第一节 斡旋受贿罪概述 | 第9-10页 |
一、斡旋受贿罪的概念与特征 | 第9-10页 |
二、斡旋受贿的表现形式 | 第10页 |
第二节 家属参与斡旋受贿概述 | 第10-12页 |
一、家属参与型斡旋受贿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家属参与型斡旋受贿的特征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家属参与型受贿行为研究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 第12-23页 |
第一节 家属参与型受贿行为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一、家属参与型受贿行为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家属参与型受贿行为研究的法理基础 | 第14-19页 |
一、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能否成立受贿罪共犯的理论分析 | 第14-15页 |
二、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可否构成共同实行犯的理论分析 | 第15-16页 |
三、我国关于无身份者是否成立受贿罪共犯的立法演变 | 第16-19页 |
第三节 有关家属参与斡旋受贿行为中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9-23页 |
一、家属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对于“不正当利益”的理解 | 第20-21页 |
三、对于“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家属参与斡旋受贿行为的司法认定 | 第23-33页 |
第一节 完全合作型斡旋受贿的认定 | 第23-25页 |
一、完全合作型的表现形式和认定 | 第23-24页 |
二、在认定共同受贿主观方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24-25页 |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家属能否构成实行犯 | 第25页 |
第二节 部分合作型斡旋受贿的认定 | 第25-28页 |
一、部分合作型的表现形式和认定 | 第25-28页 |
第三节 放任型斡旋受贿的认定 | 第28-29页 |
一、放任型的表现形式和认定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利用型斡旋受贿的认定 | 第29-33页 |
一、片面利用型的表现形式和认定 | 第29-30页 |
二、完全利用型的表现形式和认定 | 第30-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