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作者简介——“哲学小说家”福尔斯 | 第6-7页 |
二、课题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一) 备受争议的《收藏家》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福尔斯小说研究状况 | 第8-10页 |
三、本文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复调小说理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复调小说的由来与概念 | 第11页 |
第二节 复调小说的主要特点 | 第11-13页 |
一、主体性 | 第12页 |
二、对话性 | 第12页 |
三、未完成性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复调小说的表现形式 | 第13-17页 |
一、大型对话 | 第13-15页 |
二、微型对话 | 第15-17页 |
第四节 复调小说的艺术成就 | 第17-22页 |
一、转移艺术视觉的侧重点 | 第17-19页 |
二、突显横截面式的艺术描写 | 第19-22页 |
(一) 敏锐捕捉人物意识的本质 | 第20页 |
(二) 增添小说空间化的艺术效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收藏家》的人物复调:双重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 第22-34页 |
第一节 陈词滥调 VS 自出机杼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直抒胸臆 VS 刻意斧凿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负面消解 VS 积极塑造 | 第28-30页 |
第四节 停止怠进 VS 返躬内省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收藏家》的艺术复调:共时性的叙事文本 | 第34-49页 |
第一节 三层阐释的叙事结构 | 第34-37页 |
第二节 二元并置的叙事情节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双重人格的叙事主人公 | 第39-49页 |
一、显性分裂的克雷戈 | 第40-44页 |
(一) 语无伦次 | 第41页 |
(二) 极力辩解 | 第41页 |
(三) 言行不符 | 第41页 |
(四) 施/受虐狂 | 第41-44页 |
二、隐形分裂的米兰达 | 第44-49页 |
(一) 统一到瓦解的表层人格 | 第45-46页 |
(二) 掩藏到暴露的深层人格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收藏家》的文本复调:颠覆传统的互文与戏拟 | 第49-53页 |
第一节 环境背景:世外桃源与阴森地牢 | 第50页 |
第二节 命运结局:喜结良缘与葬玉埋香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