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 第6-10页 |
第1章 构建可能的世界 | 第10-20页 |
·在陌生的世界中探寻可能 | 第11-16页 |
·形象的陌生化 | 第11-12页 |
·情节、场景的陌生化 | 第12-13页 |
·叙述方式的陌生化 | 第13-16页 |
·合乎情理的可能 | 第16-17页 |
·合乎情理的局部或细部 | 第16-17页 |
·铺设诱导想象的轨道和框架 | 第17页 |
·无法回避的真实性 | 第17-20页 |
第2章 耐人寻味的标示 | 第20-24页 |
·“浓缩”叙述的题旨标示 | 第20-21页 |
·“魅力”展现的人物标示 | 第21-24页 |
第3章 相得益彰的叙述角度 | 第24-30页 |
·限知的内视角 | 第24-26页 |
·全知的外视角 | 第26-28页 |
·内外互补的视角结合 | 第28-30页 |
第4章 引人深思的叙述声音 | 第30-37页 |
·显身干预的叙述者 | 第30-31页 |
·指点干预 | 第30-31页 |
·评论干预 | 第31页 |
·暴露虚构的元小说 | 第31-37页 |
·真实谎言的元叙事 | 第31-34页 |
·颠覆与超越的戏拟模仿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