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小城镇循环经济规划初探--以张家港市南丰镇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苏南小城镇发展状态分析 | 第14-23页 |
| ·我国小城镇概况 | 第14-20页 |
| ·我国小城镇演化的历史进程 | 第15-17页 |
| ·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意义 | 第17-18页 |
| ·发展现状 | 第18页 |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18-20页 |
| ·苏南小城镇的发展 | 第20-23页 |
| ·苏南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 ·苏南小城镇的特点 | 第21-2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循环经济理论方法 | 第23-41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3-29页 |
| ·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 | 第23-24页 |
|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25-29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9-35页 |
| ·生态学原理 | 第29-31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1页 |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31-32页 |
| ·工业生态学 | 第32-33页 |
| ·其他相关理论 | 第33-35页 |
| ·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 ·物流分析 | 第35-37页 |
| ·能流分析 | 第37页 |
| ·生命周期分析 | 第37-38页 |
| ·绿色GDP 核算体系分析 | 第38-39页 |
| ·技术方法 | 第39-41页 |
| ·循环经济耦合分析 | 第39页 |
| ·社会经济预测与环境预测 | 第39-40页 |
| ·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苏南小城镇循环经济规划探讨 | 第41-47页 |
| ·规划原则 | 第41-42页 |
| ·3R 原则 | 第41页 |
|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 | 第41-42页 |
| ·统筹规划、整体协调原则 | 第42页 |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 第42页 |
| ·规划层次 | 第42-43页 |
| ·企业层面 | 第42-43页 |
| ·园区层面 | 第43页 |
| ·小城镇层面 | 第43页 |
| ·循环经济规划重点 | 第43-45页 |
| ·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 | 第43页 |
| ·努力促进“资源再利用” | 第43-44页 |
| ·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 | 第44页 |
| ·加快服务体系社会化 | 第44页 |
| ·建设生态文化 | 第44-45页 |
| ·组织保障措施 | 第45-47页 |
| ·设立组织机构 | 第45页 |
| ·探索管理方法 | 第45页 |
| ·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 第45页 |
|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全民参与 | 第45-46页 |
| ·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发展资金 | 第46页 |
| ·加快技术升级和推广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规划案例简介 | 第47-76页 |
| ·张家港市南丰镇循环经济规划 | 第47-73页 |
| ·南丰镇概况 | 第47-49页 |
| ·编制依据 | 第49-50页 |
|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 第50页 |
| ·规划范围和时限 | 第50页 |
| ·技术路线 | 第50-52页 |
| ·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 第52-54页 |
| ·产业发展规划 | 第54-63页 |
|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第63-64页 |
| ·生态景观建设规划 | 第64-65页 |
| ·循环型社会发展规划 | 第65-68页 |
| ·建设投资与效益分析 | 第68-69页 |
| ·目标可达性分析 | 第69-71页 |
| ·组织机构建设 | 第71-72页 |
| ·保障措施 | 第72-73页 |
| ·其他小城镇的生态产业链构建设想 | 第73-76页 |
| ·张家港市锦丰镇科技创业园生态产业链构建 | 第73-74页 |
| ·张家港市大新镇五金行业生态产业链构建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总结及讨论 | 第76-80页 |
| ·总结 | 第76-77页 |
| ·循环经济规划方法探讨 | 第77-78页 |
| ·规划理论运用 | 第77页 |
| ·具体规划方法的讨论 | 第77-78页 |
| ·规划中应注意的要点 | 第78页 |
| ·有关政策建议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作者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