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水稻白叶枯病的病理基础知识及其对水稻的危害 | 第10-13页 |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症状 | 第10-11页 |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 第11-13页 |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 | 第11页 |
·病害循环 | 第11-12页 |
·发病因素 | 第12-13页 |
·白叶枯病原菌致病及其水稻抗病机理 | 第13-15页 |
·病原物的致病机理 | 第13页 |
·植物的抗病反应 | 第13-14页 |
·水稻白叶枯病的致病及其抗病机理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的研究 | 第15-20页 |
·基于分子杂交的多态性的分子标记 | 第15-17页 |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6页 |
·数目可变的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 | 第16-17页 |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多态性的DNA 分子标记 | 第17-20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 第17-18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 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 第18页 |
·ISSR 标记(Inter-simplese quencere peats 简单序列重复间区ISSR) | 第18-19页 |
·SSR 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简单重复序列) | 第19-20页 |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研究及鉴定 | 第20-21页 |
·水稻抗白叶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 第21-23页 |
·水稻抗白叶枯基因的克隆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水稻材料 | 第25页 |
·试验菌株 | 第25页 |
·供试试剂 | 第25页 |
·SSR 引物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水稻抗病性的鉴定 | 第26-27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7页 |
·DNA 片段的PCR 扩增 | 第27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27页 |
·反应程序为 | 第27页 |
·制胶、电泳及检测 | 第27-28页 |
·连锁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作图群体构建 | 第29-32页 |
·与抗白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 第32-34页 |
·多态性SSR 标记和XA32(T)的连锁分析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5-37页 |
·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 第35页 |
·新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发掘及意义 | 第35页 |
·关于XA32(T)基因定位群体的思考 | 第35-36页 |
·F2 分离群体在分子标记定位中的利用 | 第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