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 ·印刷线路板特性及回收意义 | 第18-26页 |
| ·印刷线路板的种类及材料组成 | 第18-21页 |
| ·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和废弃概况 | 第21-22页 |
| ·印刷线路板的回收意义 | 第22-26页 |
| ·印刷线路板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 ·焚烧法 | 第26-27页 |
| ·热解法 | 第27页 |
| ·化学处理法 | 第27-29页 |
| ·机械物理法 | 第29-30页 |
| ·超临界流体法 | 第3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30-33页 |
| ·论文的选题和研究目标 | 第31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 第33-39页 |
|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34-38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第35-36页 |
| ·超临界流体反应技术 | 第36-37页 |
|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印刷线路板超临界流体回收法实验系统及实验设计 | 第39-55页 |
| ·实验系统设计 | 第39-44页 |
| ·系统的组成 | 第39-40页 |
| ·实验流程 | 第40-42页 |
| ·系统误差分析及补偿 | 第42-44页 |
| ·实验设计 | 第44-54页 |
| ·实验指标与实验因素分析 | 第44-48页 |
|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 第48-52页 |
| ·实验设计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超临界 CO_2流体回收印刷线路板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5-84页 |
| ·实验分析软件介绍 | 第55-56页 |
| ·实验分析 | 第56-80页 |
| ·实验参数对线路板重量的影响 | 第56-60页 |
| ·实验参数对线路板厚度的影响 | 第60-64页 |
| ·实验参数对线路板弯曲强度的影响 | 第64-68页 |
| ·实验参数对线路板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68-72页 |
| ·实验参数对实验综合效应的影响 | 第72-77页 |
| ·显著性验证实验及其分析 | 第77-79页 |
| ·最佳实验参数研究 | 第79-80页 |
| ·线路板自身性质对回收效果的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80-83页 |
| ·线路板大小对回收效果影响 | 第80-81页 |
| ·线路板厚度对回收效果影响 | 第81-82页 |
| ·其它因素对回收效果的影响 | 第82-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 第五章 超临界 CO_2流体回收印刷线路板的机理研究 | 第84-99页 |
| ·印刷线路板结构分析 | 第84-85页 |
| ·超临界流体环境下线路板中树脂材料的分解过程分析 | 第85-92页 |
| ·树脂材料的性质分析 | 第85-86页 |
| ·树脂材料分解产物研究 | 第86-90页 |
| ·树脂材料分解过程研究 | 第90-92页 |
| ·超临界流体环境下线路板中树脂材料的溶解度分析 | 第92-98页 |
| ·超临界 CO_2流体中树脂材料的溶解度预测模型建立 | 第92-95页 |
| ·超临界 CO_2流体中树脂材料及其分解产物的溶解度计算 | 第95-98页 |
| ·小结 | 第98-99页 |
| 第六章 超临界 CO_2流体回收方法的特点分析 | 第99-103页 |
| ·超临界 CO_2流体回收方法的特点分析 | 第99-102页 |
| ·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