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一 前言 | 第13-24页 |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多糖的分类 | 第13页 |
·多糖的功能 | 第13-15页 |
·生物学功能 | 第13页 |
·增强免疫功能 | 第13-14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4页 |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 第14页 |
·消化系统保护作用 | 第14-15页 |
·其他作用 | 第15页 |
·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水提法 | 第15-16页 |
·酸提法 | 第16-17页 |
·碱提法 | 第17页 |
·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 第17-22页 |
·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 | 第17-20页 |
·石斛多糖 | 第17-18页 |
·生物碱 | 第18-19页 |
·微量元素 | 第19页 |
·氨基酸 | 第19页 |
·Stilbenoids类成分 | 第19页 |
·其他成分 | 第19-20页 |
·石斛属植物药理活性 | 第20-22页 |
·本草记载 | 第20页 |
·药理学研究 | 第20-22页 |
·霍山石斛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31页 |
·霍山石斛多糖提取分离工艺流程 | 第25页 |
·糖含量测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5页 |
·影响霍山石斛多糖提取的关键工艺参数的单因素考察 | 第25-26页 |
·Box-Behnken法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两种脱蛋白方法的比较 | 第27页 |
·四种脱色方法的比较 | 第27-28页 |
·脱色率与多糖损失率的计算 | 第28页 |
·霍山石斛多糖的离子交换色谱 | 第28页 |
·霍山石斛多糖的凝胶渗透色谱纯化 | 第28页 |
·肿瘤细胞的培养 | 第28页 |
·MTT法测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28-29页 |
·活性多糖的获取和灭菌 | 第29页 |
·多糖作用时间对抑瘤率的影响 | 第29页 |
·多糖浓度对抑瘤率的影响 | 第29页 |
·多糖抑瘤作用形态学检测 | 第29-30页 |
·普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 第29页 |
·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 第29-30页 |
·多糖对SGC-7901细胞中p53,c-myc基因表达影响 | 第30-31页 |
三 结果 | 第31-52页 |
·关键工艺参数对霍山石斛多糖提取的影响 | 第31-35页 |
·霍山石斛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35-39页 |
·Box-Behnken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回归方程拟合及方差分析 | 第36-37页 |
·最佳多糖提取工艺响应曲面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实验验证结果 | 第39页 |
·脱蛋白方法的确定 | 第39-41页 |
·脱色素方法的确定 | 第41-43页 |
·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 第43-44页 |
·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 | 第44-45页 |
·SGC-7901细胞生长曲线 | 第45页 |
·多糖作用时间对抑瘤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多糖浓度对抑瘤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多糖抑瘤作用形态学检测结果 | 第47-48页 |
·多糖作用下p53和c-myc基因表达结果 | 第48-52页 |
四 讨论 | 第52-55页 |
·霍山石斛多糖提取的工艺优化 | 第52页 |
·霍山石斛多糖的除蛋白与脱色素方法的比较 | 第52-53页 |
·霍山石斛多糖的分离 | 第53页 |
·霍山石斛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第53-55页 |
五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