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的设计方法与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街道空间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发展 | 第13-18页 |
·历史的沿革 | 第13-16页 |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历史形成 | 第13-14页 |
·城市街道的基本功能特征 | 第14页 |
·城市街道的基本分类 | 第14页 |
·城市街道的鲜明时代特色 | 第14-16页 |
·街道、城市形象与历史文脉 | 第16-18页 |
·街道是城市的“名片” | 第16页 |
·街道与人 | 第16-17页 |
·街道与环境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构成分析 | 第18-30页 |
·街道空间的形态的定义及其构成 | 第18-19页 |
·定义 | 第18页 |
·构成 | 第18-19页 |
·街道空间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 | 第19-24页 |
·形态因素 | 第19-22页 |
·人文要素 | 第22-24页 |
·街道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的辩证关系分析 | 第24页 |
·街道空间形态的基本组合方式 | 第24-30页 |
·空间的特性 | 第25页 |
·界面的组合形式 | 第25-27页 |
·空间形态的组合格局 | 第27-28页 |
·空间尺度与量度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设计方法初探 | 第30-38页 |
·街道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 | 第31-35页 |
·传统的街道空间形态设计方法 | 第31-32页 |
·现代设计方法的趋向与探索 | 第32-35页 |
·街道空间形态设计的基本程序 | 第35-38页 |
·现场调查 | 第36页 |
·资料分析 | 第36页 |
·目标建立 | 第36-37页 |
·设计评价 | 第37页 |
·实施计划 | 第37页 |
·参与维护管理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城市街道设计的评价体系研究 | 第38-51页 |
·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8-43页 |
·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 第38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8页 |
·综合性的功能体系原则 | 第38-40页 |
·系统化的街道结构原则 | 第40-41页 |
·丰满的街道环境意象原则 | 第41-43页 |
·延续的街道文脉原则 | 第43页 |
·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体系 | 第43-51页 |
·环境观与生态观 | 第43-44页 |
·街道格局与街道空间的逻辑性 | 第44-45页 |
·街道文脉的认识与延续 | 第45页 |
·街道适应人的生活 | 第45-46页 |
·街道周边建筑的协调 | 第46-47页 |
·街道绿化景观的创造 | 第47-48页 |
·社区、邻里感的创造 | 第48-49页 |
·街道路面铺装、照明等设计的统一 | 第49页 |
·小品印象 | 第49-51页 |
第六章 城市街道设计实例分析 | 第51-60页 |
·实例分析—拉斯维加斯刘易斯大道 | 第51-54页 |
·预先设计与意象设计相结合的手法 | 第51-52页 |
·具体改造措施 | 第52-54页 |
·工程实践分析—巢湖市半汤新区金湖大道设计 | 第54-60页 |
·项目背景 | 第54页 |
·空间结构 | 第54-55页 |
·空间景观系统 | 第55-56页 |
·开放空间与绿化系统 | 第56-57页 |
·公共设施系统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