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DC测量时钟技术的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图表索引 | 第13-17页 |
引言 | 第17-20页 |
第1章 时钟信号 | 第20-45页 |
·时钟信号的产生 | 第20-22页 |
·原子能级跃迁与原子钟 | 第20页 |
·晶体振荡器 | 第20-21页 |
·锁相环(PLL) | 第21页 |
·数据时钟恢复(CDR) | 第21-22页 |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 | 第22页 |
·时钟抖动 | 第22-28页 |
·时钟抖动的定义 | 第22-23页 |
·数据采集中时钟抖动的分类 | 第23-24页 |
·串行通信中时钟抖动的分类 | 第24-28页 |
·时钟抖动与相位噪声 | 第28-43页 |
·傅立叶(Fourier)变换 | 第28-29页 |
·晶体振荡器模型 | 第29-31页 |
·简单相位噪声分析 | 第31-35页 |
·相位噪声Leeson模型 | 第35-40页 |
·抖动与相位噪声谱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第2章 ADC与时钟抖动 | 第45-61页 |
·ADC简介 | 第45-48页 |
·ADC的应用 | 第45-46页 |
·ADC的现状和趋势 | 第46-48页 |
·ADC转换过程 | 第48-52页 |
·ADC总体介绍 | 第48-49页 |
·采样—保持电路 | 第49-50页 |
·量化—编码电路 | 第50-52页 |
·ADC的结构分类 | 第52-56页 |
·ADC采样与时钟抖动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3章 利用ADC测量时钟抖动 | 第61-95页 |
·时钟抖动测量的意义 | 第61页 |
·时钟抖动测量方法 | 第61-65页 |
·时间间隔测量法 | 第61-63页 |
·相噪测量法 | 第63页 |
·误码率测量 | 第63-64页 |
·时域采样法 | 第64-65页 |
·简单相干采样法 | 第65-72页 |
·测量原理 | 第65-67页 |
·测量步骤 | 第67-68页 |
·仿真验证 | 第68-72页 |
·复杂相干采样法 | 第72-78页 |
·测量原理 | 第72-74页 |
·测量步骤 | 第74页 |
·仿真验证 | 第74-78页 |
·信噪比测量法 | 第78-82页 |
·测量原理 | 第78-80页 |
·测量步骤 | 第80页 |
·仿真验证 | 第80-82页 |
·参数估计测量法 | 第82-92页 |
·参数定义 | 第82页 |
·三参数估计算法 | 第82-83页 |
·四参数估计算法步骤 | 第83-84页 |
·四参数估计精度 | 第84-85页 |
·四参数估计算法仿真 | 第85-86页 |
·四参数估计精度仿真 | 第86-87页 |
·测量原理 | 第87-89页 |
·测量步骤 | 第89-90页 |
·仿真验证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4章 利用ADC测量时间间隔 | 第95-119页 |
·时间间隔测量概述 | 第95-98页 |
·时间间隔测量的意义 | 第95页 |
·计数器技术 | 第95-96页 |
·电流积分技术 | 第96-97页 |
·时间放大技术 | 第97页 |
·游标卡尺技术 | 第97-98页 |
·“粗”计数和“细”时间测量技术 | 第98页 |
·利用ADC测量时钟抖动的原理 | 第98-100页 |
·触发时钟 | 第99页 |
·触发时钟ADC采样 | 第99-100页 |
·ADC采样中初相位的估计 | 第100-103页 |
·直接DFT法 | 第100-101页 |
·相位差比较法 | 第101-102页 |
·三参数估计法 | 第102-103页 |
·四参数估计法 | 第103页 |
·相位估计精度 | 第103-114页 |
·不同算法的估计精度 | 第103-105页 |
·信号频率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信号幅度噪声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信号初相位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时钟抖动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仿真结论 | 第114页 |
·时间间隔测量仿真 | 第114-117页 |
·触发时钟模型 | 第114-115页 |
·时间间隔测量仿真 | 第115-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19页 |
第5章 利用ADC测量误码率 | 第119-135页 |
·抖动与误码率 | 第119-126页 |
·抖动与误码率数学关系 | 第119-120页 |
·RJ与误码率 | 第120-122页 |
·简单DJ与误码率 | 第122-125页 |
·一般DJ与误码率 | 第125-126页 |
·误码率测量原理 | 第126-127页 |
·测量原理 | 第126页 |
·串行数据抖动测量步骤 | 第126-127页 |
·测量误码率的步骤 | 第127页 |
·误码率测量仿真 | 第127-133页 |
·概率密度拟合仿真 | 第127-129页 |
·只含RJ的仿真 | 第129-131页 |
·含有DJ的仿真 | 第131-132页 |
·结论 | 第132-133页 |
·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5页 |
第6章 实际测量系统设计与测试 | 第135-159页 |
·设计与实现 | 第135-141页 |
·采样时钟系统 | 第135-138页 |
·ADC采集系统 | 第138-140页 |
·数据传输系统 | 第140-141页 |
·触发时钟系统 | 第141页 |
·测量与结果分析 | 第141-154页 |
·ADC采集板性能分析 | 第141-144页 |
·相干采样法测量结果 | 第144-146页 |
·信噪比法测量结果 | 第146-151页 |
·参数估计法测量结果 | 第151-153页 |
·触发时钟性能分析 | 第153-154页 |
·测试系统实物照片 | 第154-156页 |
·小结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59页 |
结束语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6页 |
发表文章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