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即时消息系统控制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项目背景 | 第10页 |
·本人工作情况 | 第10页 |
·本文结构 | 第10-12页 |
第2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 第12-21页 |
·下一代网络(NGN) | 第12-14页 |
·NGN的定义 | 第12页 |
·NGN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NGN的发展目标 | 第13页 |
·NGN的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软交换技术 | 第14-17页 |
·软交换定义 | 第15页 |
·软交换功能 | 第15-17页 |
·移动短信息业务 | 第17-18页 |
·短信息的定义 | 第17页 |
·短信息的特点 | 第17-18页 |
·电信业务开放接口Parlay | 第18-19页 |
·Parlay产生的背景 | 第18页 |
·Parlay定义 | 第18-19页 |
·Parlay X协议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即时消息综述 | 第21-29页 |
·即时消息(IM)定义 | 第21页 |
·即时消息的功能 | 第21-22页 |
·即时消息的特点 | 第22页 |
·与短信息的关系 | 第22-23页 |
·即时消息系统的实现方式 | 第23-27页 |
·XMPP方式 | 第23-25页 |
·SIMPLE方式 | 第25-27页 |
·两种方式的比较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支持IM的软交换系统综述 | 第29-50页 |
·支持多媒体与移动业务的软交换系统 | 第29-31页 |
·本系统功能简述 | 第29-30页 |
·组网结构 | 第30-31页 |
·软交换系统中IM需求 | 第31-32页 |
·功能需求 | 第31-32页 |
·组网需求 | 第32页 |
·技术融合性需求 | 第32页 |
·IM业务需求分析 | 第32-44页 |
·即时消息协议的选择 | 第33-34页 |
·对SIMPLE即时消息的分析 | 第34-40页 |
·对移动网络中短信息的分析 | 第40-42页 |
·对开放业务接口中即时消息的分析 | 第42-43页 |
·总结 | 第43-44页 |
·软交换即时消息系统设计思想 | 第44-48页 |
·总体设计思想 | 第44-45页 |
·即时消息子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45-47页 |
·即时消息控制子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IM控制子系统的设计 | 第50-72页 |
·软交换系统功能模型 | 第50-52页 |
·会话接入子系统 | 第51页 |
·呼叫控制子系统 | 第51页 |
·呼叫服务子系统 | 第51-52页 |
·业务视图子系统 | 第52页 |
·业务适配子系统 | 第52页 |
·IM控制子系统总体设计 | 第52-63页 |
·IM控制子系统在软交换体系中的位置 | 第52-53页 |
·模块设计 | 第53-60页 |
·接口描述 | 第60-63页 |
·子系统流程设计 | 第63-70页 |
·基本操作 | 第63-67页 |
·业务操作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6章 IM控制子系统的实现 | 第72-83页 |
·子系统类图描述 | 第72-73页 |
·各模块描述 | 第73-80页 |
·消息转发模块(MX) | 第73-78页 |
·离线消息模块(OLMX) | 第78-79页 |
·SIP用户代理模块(SMP) | 第79页 |
·短信息用户代理模块(SMMP) | 第79-80页 |
·子系统的测试 | 第80-82页 |
·测试方法 | 第80-81页 |
·测试用例 | 第81-82页 |
·测试结果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83-85页 |
·论文总结 | 第83-84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附录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