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选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9页 |
·选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 第9-10页 |
2 中国传统人物画发展概况 | 第10-16页 |
·古代人物画发展概况 | 第10-14页 |
·近代人物画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3 “文革”时期人物画时代性分析(1966 年—1976 年) | 第16-30页 |
·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文革”人物画创作题材 | 第17-22页 |
·歌颂毛主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题材 | 第17-18页 |
·描写红卫兵、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题材 | 第18-21页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美术题材 | 第21-22页 |
·“文革”人物画特征 | 第22-26页 |
·主题先行 | 第22-23页 |
·画面氛围“红、光、亮” | 第23页 |
·人物形象“高、大、全” | 第23-24页 |
·“三突出”,“三陪衬” | 第24-25页 |
·人物面部“脸谱化” | 第25页 |
·女性人物“中性化” | 第25-26页 |
·专业画家笔下的时代画作 | 第26-30页 |
·王为政《炮打司令部》 | 第26-27页 |
·杨之光《矿山新兵》 | 第27-28页 |
·杨力舟、王迎春《如今管天又管地》 | 第28-30页 |
4 现代中国人物画全新面貌 | 第30-36页 |
·由守旧到改革的中国人物画(1976 年—1989 年) | 第30-32页 |
·市场经济下多元化发展的中国人物画(1990 年—2000 年) | 第32-36页 |
5 “文革”时期人物画与传统人物画之比较 | 第36-40页 |
·从时代特征方面进行比较 | 第36-37页 |
·两个时期造型观的不同 | 第37页 |
·线的运用方面比较 | 第37-38页 |
·构图上的对比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