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中国湖泊环境与其富营养化 | 第13-16页 |
·中国湖泊及其富营养化现状 | 第13-14页 |
·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14页 |
·湖泊水库水文水质特征概述 | 第14-15页 |
·湖泊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 第15-16页 |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小型湖泊的环境现状 | 第16-18页 |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措施与景观建设 | 第18-26页 |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措施概述 | 第18页 |
·水系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和水景建设 | 第18-21页 |
·底泥的修复与景观建设 | 第21-24页 |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与景观建设 | 第24-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2 棕榈湖水量补给方案和水质保持技术研究 | 第27-45页 |
·棕榈湖的自然地理与开发及水文气象概况 | 第27-28页 |
·自然地理与开发概况 | 第27-28页 |
·水文气象概况 | 第28页 |
·小区开发前棕榈湖水环境状况及其评价 | 第28-30页 |
·水质评价标准 | 第28页 |
·小区开发前棕榈湖水环境状况 | 第28-30页 |
·棕榈湖水质富营养成因分析 | 第30页 |
·农业面源污染 | 第30页 |
·气候和湖盆因素 | 第30页 |
·水力流态 | 第30页 |
·棕榈湖的水量保障措施和湖水净化工程技术 | 第30-34页 |
·棕榈湖水量平衡分析 | 第30-32页 |
·棕榈湖水量补给的季节不均匀性 | 第32页 |
·棕榈湖水量保障措施 | 第32页 |
·棕榈湖水质保持工程技术 | 第32-34页 |
·小区雨水蓄集利用方案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 | 第34-41页 |
·小区雨水蓄集利用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小区雨水蓄集利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 第35-41页 |
·雨水处理系统和湖水的水质安全 | 第41-42页 |
·雨水处理系统水质安全 | 第41-42页 |
·湖水水质安全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5页 |
3 地表径流对棕榈湖水质的影响研究 | 第45-57页 |
·棕榈湖子流域概况 | 第45-47页 |
·子流域地表径流对棕榈湖水质的影响 | 第47-54页 |
·地表径流水质 | 第47-48页 |
·降水量和地表径流量估算 | 第48-50页 |
·输入营养物估算与比较 | 第50-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管理存在问题和改进 | 第54-57页 |
·一期小区、二期工地项目的水环境管理问题 | 第54-55页 |
·改进措施 | 第55-57页 |
4 棕榈湖湖体流场对置换周期的影响研究 | 第57-81页 |
·湖体置换次数概述 | 第57-58页 |
·棕榈湖进出口对湖水置换影响的流场模拟 | 第58-77页 |
·水动力模型及其方程建立 | 第58-62页 |
·水动力学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62-65页 |
·二维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65-66页 |
·流场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66-67页 |
·棕榈湖二维计算网格的建立 | 第67-68页 |
·模型离散的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第68页 |
·流场模拟分析 | 第68-76页 |
·根据流场模拟结果得出的工程措施 | 第76-77页 |
·风生流对湖水流场影响的简要分析 | 第77-79页 |
·风生流对湖水流场影响简析 | 第77-78页 |
·因势利导的活水措施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1页 |
5 棕榈湖水质分析 | 第81-107页 |
·水质测定项目与取样 | 第81-83页 |
·表水层水质分析 | 第83-95页 |
·水温 | 第83-84页 |
·水深 | 第84-85页 |
·透光度 | 第85-86页 |
·浊度 | 第86-87页 |
·pH 值 | 第87页 |
·COD | 第87-89页 |
·TP | 第89-90页 |
·NH_3-N | 第90页 |
·NO_2~--N | 第90-91页 |
·NO_3~--N | 第91-92页 |
·TN | 第92页 |
·Chl a | 第92-94页 |
·水质因子信息综合与反映 | 第94-95页 |
·垂直结构水质分析 | 第95-99页 |
·湖泊水体垂直结构理论与试验思考 | 第95-96页 |
·水温 | 第96页 |
·浊度 | 第96-97页 |
·COD_(Mn) | 第97-98页 |
·TP | 第98页 |
·NH_3-N | 第98-99页 |
·Chl a | 第99页 |
·信息汇总 | 第99页 |
·初级生产力与主要富营养化因子的相关性 | 第99-103页 |
·数据显著性分析 | 第99-101页 |
·与主要富营养化因子的相关性 | 第101-103页 |
·光合作用的营养限制因子确定 | 第103-105页 |
·光合作用的营养限制因子理论判断 | 第103-104页 |
·单营养富集试验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基于结论的水质保持主要措施 | 第106-107页 |
6 棕榈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 第107-123页 |
·富营养化评价概述 | 第107-109页 |
·富营养化评价定义与目的 | 第107页 |
·富营养化评价因子与标准 | 第107页 |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 第107-109页 |
·棕榈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 第109-122页 |
·评价目的、方法和标准 | 第109页 |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评价棕榈湖富营养化状况 | 第109-114页 |
·基于参数法的模糊评价法评价棕榈湖富营养化状况 | 第114-121页 |
·结果对比 | 第121-122页 |
·小结 | 第122-123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23-127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建议 | 第124-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5页 |
附录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