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中氮素转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绪论第10-22页
   ·课题的提出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8页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的发展第11-12页
     ·厌氧消化液回流应用研究第12-14页
     ·厌氧消化液/渗滤液回用过程中氮素转化研究第14-16页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氨抑制研究第16-18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9-22页
2 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微生物学原理及动力学分析第22-48页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过程分析第22-26页
     ·水解阶段第23-24页
     ·发酵酸化阶段第24-25页
     ·产氢产乙酸阶段第25页
     ·产甲烷阶段第25-26页
   ·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微生物学原理第26-32页
     ·厌氧消化两相系统的化分第26-27页
     ·两相厌氧系统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学关系第27-32页
   ·基质利用及反应动力学第32-40页
     ·微生物动力学基础第33-37页
     ·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第37-40页
   ·厌氧消化工艺参数及控制条件第40-48页
     ·温度第40-41页
     ·pH 值和碱度第41-42页
     ·氧化还原电位第42-43页
     ·厌氧活性污泥和负荷率第43页
     ·发酵原料组分和颗粒尺寸第43-45页
     ·固体含量和接触程度第45页
     ·抑制物和促进物第45-48页
3 消化液回用对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影响试验研究第48-60页
   ·试验物料第48-49页
   ·试验装置第49-50页
   ·试验方案第50-51页
     ·试验工艺条件第50-51页
     ·试验运行方式第51页
   ·试验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51-53页
     ·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第51-52页
     ·试验中样品的采集方法第52-53页
     ·工艺指标分析方法第53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UASB 产甲烷相氨氮累积情况第53-54页
     ·产甲烷相pH 和碱度的变化第54-55页
     ·COD 有机负荷率及COD 去除情况第55-56页
     ·UASB 产甲烷反应器产气状况第56-57页
     ·有机垃圾消化前后有机成分变化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4 基于消化液回用的有机垃圾氮素转化特性试验研究第60-84页
   ·试验物料及试验装置第60-61页
     ·试验物料第60页
     ·试验装置第60-61页
   ·试验方案、采样及其分析方法第61-62页
     ·试验方案第61页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61-62页
   ·水解酸化相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2-75页
     ·水解酸化相有机氮水解浸出研究第63-64页
     ·水解酸化相各氮素转化分析第64-68页
     ·水解酸化相各氮素存在状况及其分析第68-73页
     ·水解酸化相有机垃圾有机物变化第73页
     ·水解酸化相pH 和碱度变化第73-75页
   ·产甲烷相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5-81页
     ·产甲烷相各氮素转化特性分析第75-78页
     ·颗粒污泥性质及浓度变化第78-81页
     ·产甲烷相其他工艺指标变化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4页
5 基于消化液回用的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氨氮累积分析第84-88页
   ·消化液回用的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氨氮累积模型建立第84-87页
     ·模型的提出与假定第84-85页
     ·模型的建立第85-87页
   ·模型分析第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结论及建议第88-90页
   ·结论第88-89页
   ·建议第89-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附录第9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丝绸厂汰头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下一篇:棕榈湖水质保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