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课题的缘起第12-13页
   ·研究的现状第13页
   ·选题的意义第13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第14-16页
   ·论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第17-25页
   ·生态学与生态美学第17-19页
     ·生态学与生态美学第17-18页
     ·生态学与生态美学对山地校园设计的影响第18-19页
   ·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第19-21页
     ·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简介第19-20页
     ·对山地校园生态规划的影响和意义第20-21页
   ·中国现代“山水城市”的建构理念第21-23页
     ·“山水城市”的内涵与思想特征第21-23页
     ·“山水城市”对山地校园生态规划的启示第23页
   ·场所与场所精神第23-25页
     ·场所与场所精神第23-24页
     ·山地建筑场所的定义第24页
     ·对山地校园场所观建立的启示第24-25页
第三章 山地校园介入山地环境的设计原则及策略第25-35页
   ·介入的主导性原则第25-29页
     ·完整性原则第25-26页
     ·自然主导原则第26-28页
     ·和谐共生原则第28-29页
     ·环境设计人本化原则第29页
     ·交通组织高效性原则第29页
   ·介入的主要策略第29-32页
     ·因地制宜,灵活布局第29-30页
     ·改造与利用相结合第30-31页
     ·注重山地校园生态化建设第31页
     ·突出山地特色,营造个性化校园第31-32页
   ·介入的目标第32-35页
     ·生态目标——环境的评价与提升第32页
     ·景观目标——注重景观的生态性与层次性第32-34页
     ·文化目标——环境育人第34-35页
第四章 山地校园介入山地环境的具体设计手法第35-58页
   ·山地环境构成要素的评估第35-38页
     ·自然要素第35-37页
     ·人文要素第37-38页
   ·总体规划设计第38-51页
     ·山地校园的空间特性第38-41页
     ·平面布局的介入第41-45页
     ·视觉景观的介入第45-48页
     ·交通组织的介入第48-51页
   ·校园建筑与山地环境的一体化设计第51-56页
     ·建筑平面形式对山地环境介入第52-53页
     ·建筑接地形态对山地环境的介入第53-55页
     ·建筑入口对山地环境的介入第55-56页
   ·外部空间环境的改造与再整合第56-58页
     ·结合自然生态景观设计外部空间第56页
     ·结合山地地形设计外部空间第56-57页
     ·创造多层次的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第57-58页
第五章 山地校园介入山地环境的典型案例分析第58-63页
   ·香港科技大学第58-61页
     ·概况第58-59页
     ·总体布局的介入第59页
     ·建筑形态的介入第59页
     ·视觉景观的介入第59-60页
     ·交通组织的介入第60页
     ·外部空间环境的改造与整合第60-61页
   ·香港中文大学第61-63页
     ·概况第61页
     ·总体布局的介入第61页
     ·视觉景观的介入第61-62页
     ·外部空间环境的改造与整合第62-63页
第六章 山地校园介入山地环境的设计实践之思考第63-74页
   ·泉州奕聪中学高中部第63-66页
     ·概况第63页
     ·总体布局的介入第63-65页
     ·建筑层面的介入第65-66页
   ·厦门华夏学院第66-69页
     ·概况第66页
     ·总体布局的介入第66-69页
   ·厦门南洋学院第69-74页
     ·概况第69页
     ·修改前方案第69页
     ·修改后方案第69-71页
     ·校园建筑单体的介入——学生活动中心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研究
下一篇: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