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价值认同的解读 | 第10-16页 |
·价值认同的内涵 | 第10-11页 |
·价值认同的特点 | 第11-12页 |
·价值认同主体的自主性 | 第11页 |
·价值认同的过程性 | 第11-12页 |
·价值认同的异质性 | 第12页 |
·价值认同的流动性 | 第12页 |
·价值认同的过程 | 第12-14页 |
·认知认同 | 第12-13页 |
·情感认同 | 第13页 |
·行为认同 | 第13-14页 |
·价值认同的可能性 | 第14-16页 |
·人性的共同点 | 第14页 |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自我认识的共同点 | 第14页 |
·社会交往产生价值观认同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第16-28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 | 第16-20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 第16-18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 | 第18-20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统一 | 第20-21页 |
·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 第21-23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实依据 | 第23-28页 |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23页 |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23-25页 |
·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 第25-26页 |
·巩固党的领导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第28-34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片面性 | 第28-29页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差异性 | 第29页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暂时性 | 第29页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认同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的脱节性 | 第29-30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因素 | 第30-34页 |
·影响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社会因素 | 第30-31页 |
·影响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个体因素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构建 | 第34-41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所遵循的原则 | 第34-36页 |
·科学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35页 |
·建立新观念和批判落后观念相结合的原则 | 第35页 |
·价值认知和价值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35-36页 |
·现实价值认同与目标价值认同相统一的原则 | 第36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途径 | 第36-41页 |
·利益诱导 | 第36-37页 |
·机制引导 | 第37-38页 |
·教育倡导 | 第38-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