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大麦黄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14页 |
·大麦黄矮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4-16页 |
·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植物病毒的分子群体遗传学 | 第17-20页 |
·植物病毒分子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检测大麦黄矮病毒三种株系及流行规律分析 | 第24-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田间样品的采集 | 第24页 |
·试剂和酶类 | 第24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提取的RNA含量测定 | 第25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5页 |
·RT-PCR扩增 | 第25-26页 |
·DNA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26-2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页 |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 | 第27页 |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27-28页 |
·重组克隆的菌落PCR鉴定 | 第28页 |
·重组克隆的酶切鉴定 | 第28-29页 |
·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制备 | 第29页 |
·点杂交 | 第29-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RT-PCR扩增结果 | 第31页 |
·地高辛探针的获得 | 第31-32页 |
·地高辛探针的特异性与灵敏性 | 第32-33页 |
·点杂交检测田间小麦样品 | 第33-34页 |
·BYDV株系的分布与流行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PAV株系CP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6-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田间样品的采集 | 第36页 |
·试剂和酶类 | 第36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36页 |
·引物设计 | 第36页 |
·生物学验证与蚜传分离 | 第36-37页 |
·RT-PCR及其产物的克隆和鉴定 | 第37页 |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蚜传生物学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RT-PCR结果 | 第38-39页 |
·BYDV-GAV CP基因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 第39-41页 |
·BYDV-PAV CP基因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大麦黄矮病毒PAV株系的群体遗传变异 | 第44-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酶与试剂 | 第44页 |
·田间样品的采集与来源 | 第44页 |
·生物学验证与蚜传分离 | 第44页 |
·基因组克隆与序列测定 | 第44-45页 |
·群体遗传变异与选择压力分析 | 第45页 |
·系统进化分析与传播途径推测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生物学验证与蚜传分离结果 | 第46-47页 |
·RT-PCR检测与鉴定 | 第47页 |
·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7-48页 |
·病毒群体在选择压力下的进化模式分析 | 第48-49页 |
·群体遗传变异与系统进化分析 | 第49-51页 |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1页 |
·BYDV-PAV在我国的起源与传播扩散路径推测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我国BYDV-PAV群体符合准种遗传结构特征 | 第51-52页 |
·病毒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功能间的关系 | 第52页 |
·我国BYDV-PAV群体具有复杂的遗传结构 | 第52-53页 |
·病毒遗传进化分析中揭示的分子流行病学规律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1 本研究使用的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第59-60页 |
附录2 本研究使用的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附录3 BYDV-GAV株系的CP基因序列比对结果 | 第61-65页 |
附录4 BYDV-PAV株系的CP基因序列比对结果 | 第65-69页 |
附录5 本研究在Genbank中的登录的BYDV-PAV序列 | 第69-70页 |
附录6 本研究引用的用于序列比对与聚类分析的相关序列 | 第70-71页 |
缩略词表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