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派出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泛化及其控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公安派出所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泛化概说 | 第12-26页 |
| 第一节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认识 | 第12-15页 |
| 一、西方学者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一般理解 | 第12-14页 |
| 二、我国学者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认识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公安派出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点及归类 | 第15-22页 |
| 一、公安派出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点 | 第16-19页 |
| 二、公安派出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归类 | 第19-22页 |
| 第三节 公安派出所行政自由裁量权泛化的表现 | 第22-26页 |
| 一、滥用裁量权 | 第23-24页 |
| 二、越权裁量 | 第24-25页 |
| 三、怠于裁量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公安派出所行政自由裁量权泛化的原因分析 | 第26-37页 |
| 第一节 基层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扩大 | 第26-28页 |
| 一、解决公安立法非完备性的需要 | 第26-27页 |
| 二、解决法律语言局限性的需要 | 第27页 |
| 三、公安行政执法中实现个案正义的需要 | 第27-28页 |
| 四、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 第28页 |
| 第二节 行政至上的历史传统 | 第28-30页 |
| 一、我国从未经受严格法治的熏陶 | 第28-29页 |
| 二、行政权至上的传统根深蒂固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基层自由裁量权的固有特点 | 第30-32页 |
| 一、“街头官僚”理论的观点 | 第31页 |
| 二、“集体私利”影响基层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 第31-32页 |
| 第四节 基层保障困难 | 第32-34页 |
| 一、基层保障不力催生执法产业 | 第32-33页 |
| 二、基层保障不力催生行政特权 | 第33页 |
| 三、基层保障不力催生执法违法 | 第33-34页 |
| 第五节 监督不力 | 第34-37页 |
| 一、司法监督权威性不够 | 第34-35页 |
| 二、常规监督效果不明显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公安派出所行政自由裁量权泛化的控制路径 | 第37-56页 |
| 第一节 提高立法技术,控制自由裁量权总量 | 第37-39页 |
| 一、树立“良法”理念,严格立法程序 | 第37-38页 |
| 二、明确立法意图,提高行政授权立法质量 | 第38页 |
| 三、定期开展法规清理,及时进行法律的废止与修改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加强经费保障,严防权力异化 | 第39-41页 |
| 一、完善经费标准,加强监督制约 | 第40页 |
| 二、加强财务公开,实行精细化管理 | 第40页 |
| 三、严格财务制度,强化责任追究 | 第40-41页 |
| 第三节 着力制度创新,强化过程控制 | 第41-45页 |
| 一、建立裁量基准制度 | 第41-42页 |
| 二、建立行政先例制度 | 第42-44页 |
| 三、建立标准操作流程 | 第44-45页 |
| 第四节 提高监督的司法化水平,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 第45-49页 |
| 一、提高行政裁决司法化水平 | 第45-46页 |
| 二、提高行政复议司法化水平 | 第46-47页 |
| 三、逐步增强司法审查力度 | 第47-49页 |
| 第五节 加强中国化的行政伦理建设 | 第49-52页 |
| 一、道德控制的心理演变过程 | 第49-51页 |
|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 | 第51-52页 |
| 第六节 实行警务公开,推进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 第52-56页 |
| 一、扩大公民的参与权 | 第53-54页 |
| 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 第54页 |
| 三、以科技创新保障警务公开 | 第54-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