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硼金刚石单晶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表征及其相关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39页 |
·引言 | 第21页 |
·金刚石的合成机理 | 第21-28页 |
·合成金刚石的主要理论 | 第22-23页 |
·固相转变理论 | 第23-25页 |
·溶剂理论 | 第25页 |
·溶剂-催化理论 | 第25-28页 |
·合成金刚石触媒的研究概况 | 第28-31页 |
·触媒的成分 | 第28-30页 |
·触媒的形状 | 第30-31页 |
·含硼金刚石的结构与性能 | 第31-34页 |
·含硼金刚石的结构 | 第31-32页 |
·含硼金刚石的性能 | 第32-34页 |
·利用余氏与程氏理论解释含硼金刚石的某些性能 | 第34-3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9-47页 |
·含硼铁基触媒的制备 | 第39页 |
·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试验 | 第39-43页 |
·合成块组装 | 第39-40页 |
·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 | 第40-41页 |
·金刚石的提纯 | 第41-43页 |
·含硼金刚石与金属包覆膜的形貌观察 | 第43-45页 |
·含硼金刚石的形貌观察 | 第43页 |
·金刚石的SEM观察 | 第43页 |
·金属包覆膜的FESEM观察 | 第43-45页 |
·含硼金刚石的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含硼金刚石的XRD分析 | 第45页 |
·含硼金刚石的Raman光谱分析 | 第45页 |
·含硼金刚石与包覆膜的TEM分析 | 第45页 |
·含硼金刚石的EPMA分析 | 第45-46页 |
·金刚石的性能检测 | 第46-47页 |
·金刚石的静压强度测试 | 第46页 |
·金刚石的抗氧化性测试 | 第46-47页 |
第3章 含硼金刚石触媒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47-60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实验分析 | 第48-58页 |
·合成金刚石前铁基触媒的组织分析 | 第48-49页 |
·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后铁基触媒的组织分析 | 第49-56页 |
·金刚石生长部位铁基触媒的组织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含硼金刚石单晶的性能表征 | 第60-73页 |
·引言 | 第60页 |
·含硼金刚石的静态抗压强度分析 | 第60-66页 |
·含硼金刚石的抗氧化性能 | 第66-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高温高压下金刚石生长机理分析 | 第73-96页 |
·引言 | 第73页 |
·金刚石晶面的法向生长速度的确定 | 第73-75页 |
·面密度和晶面间距对金刚石形态的影响 | 第75-77页 |
·金刚石(100)晶面的微观结构 | 第77-81页 |
·金刚石(111)晶面的微观结构 | 第81-88页 |
·金刚石晶体的缺陷 | 第88-91页 |
·硼元素对金刚石晶体生长的影响 | 第91-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金刚石单晶解理断裂的经验电子理论研究 | 第96-106页 |
·引言 | 第96页 |
·金刚石单晶模型的建立 | 第96-98页 |
·金刚石各晶面的原子密度计算 | 第98-99页 |
·(110)晶面的原子密度 | 第98页 |
·(111)晶面的原子密度 | 第98页 |
·(001)晶面内的原子密度 | 第98-99页 |
·晶面内原子的分布 | 第99-100页 |
·金刚石中碳原子的价电子结构计算 | 第100页 |
·(110)、(111)面的有效价电子密度 | 第100-105页 |
·金刚石单晶断裂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 第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9-120页 |
外文论文 | 第120-13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