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9页 |
Contents | 第9-13页 |
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符号表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 第20-2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循环物料的作用 | 第23-24页 |
·烟气循环流化床物料再循环方式 | 第24页 |
·烟气循环流化床物料内循环现状 | 第24-28页 |
·内循环方式及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脱硫塔内循环研究进展 | 第27页 |
·脱硫塔内循环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烟气循环流化床内循环分析 | 第29-42页 |
·物料循环对脱硫的贡献分析 | 第29-35页 |
·脱硫反应规律 | 第29-32页 |
·沿脱硫塔高度二氧化硫脱除规律 | 第32-33页 |
·脱硫塔颗粒浓度有效性 | 第33-35页 |
·增强内循环措施的有效性评价 | 第35-37页 |
·增强有效内循环的措施 | 第37页 |
·降低气流速度 | 第37页 |
·脱硫塔底部采用旋流段 | 第37页 |
·脱硫塔出口惯性分离装置分离物料回送 | 第37页 |
·快速流态化速度参数 | 第37-41页 |
·快速流态化特点与存在条件 | 第38页 |
·几个关键速度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顶部物料回流的有效性研究 | 第42-57页 |
·循环流化床顶部回流现象 | 第42页 |
·循环流化床物料回流试验系统 | 第42-43页 |
·试验台设计 | 第42-43页 |
·试验工况 | 第43页 |
·测量系统 | 第43-47页 |
·PDA测量系统 | 第43-44页 |
·PDA测量原理 | 第44-46页 |
·PDA探头布置 | 第46页 |
·示踪粒子的选择 | 第46-47页 |
·循环流化床顶部物料回流特性 | 第47-55页 |
·物料回流过程 | 第47-48页 |
·轴向速度分布 | 第48-50页 |
·径向速度分布 | 第50-52页 |
·颗粒浓度分布 | 第52页 |
·回流量和主气流速度对回流长度的影响 | 第52-55页 |
·物料循环有效性及提高有效性措施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内循环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57-84页 |
·试验系统 | 第57-62页 |
·试验台简介 | 第57页 |
·旋流设计 | 第57-58页 |
·给料装置及标定 | 第58-60页 |
·风量的测量 | 第60-62页 |
·阻力的测量 | 第62页 |
·表观气速对内循环的影响 | 第62-67页 |
·脱硫塔内气固流场分布 | 第62-64页 |
·脱硫塔内颗粒浓度分布特性 | 第64页 |
·平均颗粒浓度及有效性 | 第64-67页 |
·旋流对增强内循环的作用 | 第67-74页 |
·脱硫塔内流场分布 | 第67-73页 |
·颗粒浓度分布特性 | 第73-74页 |
·旋流对脱硫塔内循环以及有效物料浓度的影响 | 第74页 |
·入口颗粒浓度的影响 | 第74-77页 |
·颗粒浓度分布规律 | 第75-76页 |
·脱硫塔平均颗粒浓度及有效性 | 第76-77页 |
·表观气速和旋流的共同影响 | 第77-80页 |
·颗粒浓度分布 | 第77-79页 |
·内循环特性 | 第79-80页 |
·粒径影响 | 第80-82页 |
·粒径的径向分布 | 第80-81页 |
·粒径的轴向分布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强化内循环脱硫塔结构及气固流动特性 | 第84-109页 |
·旋流结构 | 第84-85页 |
·旋流方式 | 第84页 |
·结构设计 | 第84-85页 |
·流量分配特性 | 第85页 |
·脱硫塔阻力特性 | 第85-87页 |
·气固流动特性 | 第87-90页 |
·气固两相轴向速度分布 | 第87页 |
·气固切向速度分布 | 第87-89页 |
·颗粒径向速度分布 | 第89-90页 |
·脱硫塔颗粒内循环特性 | 第90-91页 |
·脱硫塔内颗粒浓度分布 | 第90-91页 |
·平均颗粒浓度 | 第91页 |
·脱硫塔的数值计算 | 第91-107页 |
·湍流模型 | 第91-95页 |
·双流体模型 | 第95-101页 |
·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101页 |
·普通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模拟 | 第101-104页 |
·旋直复合流化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模拟 | 第104-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强化内循环脱硫工艺工业试验研究 | 第109-120页 |
·强化内循环烟气脱硫工程概况 | 第109-111页 |
·工程概况 | 第109-110页 |
·强化内循环烟气脱硫技术简介 | 第110-111页 |
·脱硫塔内流场结构 | 第111-116页 |
·入口导流板的结构优化 | 第111-113页 |
·脱硫塔内速度分布 | 第113-116页 |
·脱硫塔阻力特性 | 第116页 |
·脱硫塔物料循环特性 | 第116-119页 |
·等速采样装置 | 第116-117页 |
·塔内不同位置物料循环 | 第117-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3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20-122页 |
·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4-137页 |
ENGLISH DISSERTATION | 第137-154页 |
Paper Ⅰ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ircul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turn Particles in CFB | 第137-146页 |
1. Introduction | 第137-138页 |
2. Experiment System | 第138-139页 |
3. Result Analysis | 第139-144页 |
4. Conclusions | 第144页 |
Reference | 第144-146页 |
Paper Ⅱ : The gas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tegrated inner-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ue Gas Dedulfurization tower | 第146-154页 |
1. Devices introduce | 第147-148页 |
2. Numeriacal value simulation | 第148-151页 |
3. Industry experiment | 第151-153页 |
4. Conclusions | 第153页 |
References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