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我国的行政诉讼不调解制度解析 | 第10-16页 |
一、关于行政诉讼法中不适用调解制度的立法意图解析与质疑 | 第11-14页 |
(一) 立法意图解析 | 第11-13页 |
(二) 对立法意图的质疑与思考 | 第13-14页 |
二、调解制度适用的利弊分析 | 第14-16页 |
(一)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弊端 | 第14-15页 |
(二)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制度的优越性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辩诉交易制度及对行政诉讼适用调解制度的启示 | 第16-20页 |
一、辩诉交易制度概述 | 第16-18页 |
二、辩诉交易制度的启示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我国适用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20-29页 |
一、从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方面分析 | 第20-23页 |
二、从立法目的及调解制度在审理案件适用上的冲突视角分析 | 第23-24页 |
三、从理论基础角度分析 | 第24-25页 |
四、从实践方面分析 | 第25-26页 |
五、从行政诉讼调解的功能角度分析 | 第26-28页 |
六、从行政诉讼司法判决与调解的功能互动与互补的角度进行分析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 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设想 | 第29-38页 |
一、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 | 第30-33页 |
二、行政诉讼调解的基本原则 | 第33页 |
(一) 自愿原则 | 第33页 |
(二) 合法原则 | 第33页 |
三、行政诉讼调解的程序设计 | 第33-36页 |
(一) 行政诉讼原告享有程序的启动权 | 第34页 |
(二) 调解程序公开 | 第34页 |
(三) 调解适用的阶段应限定在一审期间 | 第34-35页 |
(四) 调审分离、审前调解 | 第35-36页 |
四、行政诉讼调解的结案方式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