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引言 | 第8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 第8-12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及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 | 第10-12页 |
·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12-16页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 分析方法在国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 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优点 | 第14-15页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用途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静力非线性Push-over 分析方法 | 第17-38页 |
·概述 | 第17页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 | 第17-21页 |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定义 | 第17页 |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17-18页 |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18页 |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 第18-21页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21-28页 |
·侧向荷载作用下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 | 第21-23页 |
·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 | 第23-28页 |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 | 第28-30页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单元分析模型 | 第29页 |
·恢复力特性模型 | 第29-30页 |
·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ETABS 静力非线性分析 | 第30-33页 |
·ETABS 简介 | 第30页 |
·用ETABS 如何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 | 第30-33页 |
·抗震设计反应谱 | 第33-37页 |
·中国规范反应谱 | 第33-34页 |
·美国规范反应谱 | 第34-36页 |
·中美反应谱对比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 第38-50页 |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第38-42页 |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 第38-39页 |
·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基于损伤和能量的设计方法 | 第40页 |
·能力设计方法 | 第40-41页 |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 第41-42页 |
·抗震设计的一般思路 | 第42-45页 |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 | 第42-44页 |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 第44-45页 |
·框架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第45-48页 |
·强柱弱梁 | 第45-46页 |
·强剪弱弯 | 第46-47页 |
·构造措施 | 第47-48页 |
·框架结构的性能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静力非线性分析 | 第50-74页 |
·ETABS 静力非线性分析技术要点 | 第50-51页 |
·工程实例静力非线性分析 | 第51-72页 |
·实例一 | 第51-59页 |
·实例二 | 第59-63页 |
·实例三 | 第63-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