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基于虚拟技术的结构模态分析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2页
   ·模态分析的出现与发展第8-9页
     ·试验模态分析出现的背景第8页
     ·试验模态分析的基本内容第8-9页
   ·模态分析软件的发展第9-10页
     ·国内外发展状况第9-10页
     ·模态分析软件的发展趋势第10页
   ·本文的目的与内容第10-12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12-18页
   ·虚拟仪器技术第12-14页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第12页
     ·虚拟仪器的典型构成第12-13页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第13-14页
   ·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第14-16页
     ·Visual C++简介第14-15页
     ·Visual C++ 6.0 的特点第15-16页
   ·系统的总体设计第16-18页
第三章 结构模型的建立第18-26页
   ·引言第18页
   ·面向图元对象的结构模型输入技术第18-19页
   ·基于图元的结构模型输入方法的支撑技术第19-21页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 C++第19-20页
     ·三维图形处理库 OpenGL第20-21页
   ·模型建立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第21-23页
     ·图像变换第21-22页
     ·图像的绘制第22-23页
   ·结构模型建立的定义与实现第23-26页
     ·结构模型建立的定义第23-24页
     ·数据结构的建立第24页
     ·用户界面设计第24-26页
第四章 数据采集与数据回放模块的设计第26-36页
   ·测试信号分析概述第26页
   ·数据采集的硬件选择第26-28页
     ·数模(A/D)转换的机制第26-27页
     ·数据采集卡(DAQ)的选用第27-28页
   ·数据采集模块的软件实现第28-36页
     ·板卡驱动接口与工作流程第28-31页
     ·数据采集模块的界面设计第31-34页
     ·数据回放模块的设计第34-36页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模态参数识别模块设计第36-50页
   ·引言第36页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第36-40页
     ·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第36-38页
     ·频响函数第38-40页
   ·模态参数识别第40-47页
     ·单模态识别第40-43页
     ·多模态识别第43-47页
   ·子模块的实现与用户界面设计第47-50页
     ·Visual C++ 与 MATLAB 的混合编程第47-49页
     ·用户界面的设计第49-50页
第六章 基于实体模型的模态振型的动态输出第50-57页
   ·模态振型的规范化第50-52页
   ·基于实体模型的模态振型显示第52-56页
     ·OpenGL 的初始化第52-53页
     ·光照的使用第53-54页
     ·模态振型动态演示的实现第54-55页
     ·显示涉及的其它技术第55-56页
   ·振型输出子模块的用户界面设计第56-57页
第七章 系统的检验第57-60页
   ·简支梁的模态分析试验第57-58页
   ·简支梁的理论计算验证第58-60页
第八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4-65页
详细摘要第65-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通治安处罚简易程序研究
下一篇:家族企业继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