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入户抢劫的认定 | 第9-18页 |
(一) 对“户”的理解与界定 | 第9-12页 |
(二) 对“入”的理解与认定 | 第12-14页 |
(三) 转化型入户抢劫的认定 | 第14-18页 |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 | 第18-25页 |
(一) 公共交通工具的认定 | 第18-21页 |
(二) 对公共交通工具之“上”的理解 | 第21-22页 |
(三)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2-25页 |
三、多次抢劫的认定 | 第25-31页 |
(一) “多次”的认定 | 第25-27页 |
(二) 多次抢劫是否要求每次抢劫都达到犯罪程度 | 第27-28页 |
(三) 抢劫预备、未遂行为能否成立“多次”抢劫 | 第28-29页 |
(四) 多次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是否妥当 | 第29-30页 |
(五) “多次抢劫”中“抢劫”的行为内涵 | 第30-31页 |
四、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认定 | 第31-40页 |
(一)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主观心态 | 第31-36页 |
(二) 一罪与数罪的认定 | 第36-38页 |
(三) 基本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8-40页 |
五、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认定 | 第40-45页 |
(一) 是否以被害人相信行为人是军警人员为前提 | 第40-41页 |
(二) 此军警种人员身份冒充彼军警种人员身份如何认定 | 第41页 |
(三) 未将冒充军警人员作为抢劫手段的认定 | 第41-42页 |
(四)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 | 第42页 |
(五) 真正的军警人员抢劫如何处罚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