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发展的借鉴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论文的写作思路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 ·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及特点 | 第17-19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 | 第17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 第17-19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划分及标准 | 第19-21页 |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有关规定 | 第19页 |
| ·美国的有关规定 | 第19-20页 |
| ·中国的有关规定 | 第20-21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模式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 第23-44页 |
|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23-32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原则 | 第23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32页 |
| ·综合评价 | 第32-42页 |
| ·评价模型介绍 | 第32-36页 |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处理 | 第36-41页 |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 第41-42页 |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综述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印度高新技术产业 | 第44-62页 |
| ·信息产业 | 第44-47页 |
| ·产业结构 | 第47-48页 |
| ·产业集群 | 第48-51页 |
| ·产业集群的经济发挥效应是印度软件业发展的动力源 | 第48-50页 |
| ·产业集群的经济规避效应 | 第50-51页 |
| ·利用外资 | 第51-52页 |
| ·产业政策 | 第52-55页 |
| ·风险投资 | 第55-58页 |
| ·国家软件技术园 | 第58-61页 |
| ·大量教育和科研机构 | 第59页 |
| ·畅通国际交流合作 | 第59页 |
| ·基础配套设施的保证 | 第59-60页 |
| ·金融体系的支持 | 第60页 |
| ·政策大力扶持 | 第60页 |
| ·专门的软件出口中介机构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借鉴 | 第62-83页 |
| ·人才建设 | 第62-64页 |
| ·优化教育体制 | 第62-63页 |
| ·加大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 | 第63页 |
| ·构建企业内部培训体系 | 第63页 |
| ·培养国际化人才 | 第63-64页 |
| ·风险投资 | 第64-66页 |
| ·产业集群 | 第66-67页 |
| ·产业政策 | 第67-70页 |
| ·加强政策协调和落实机制 | 第67-68页 |
| ·加强科研技术成果转化 | 第68页 |
|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 第68页 |
| ·建立完善税收体系 | 第68-70页 |
| ·高新区(科技园区) | 第70-73页 |
| ·完善高新区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 第70-71页 |
| ·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 | 第71-72页 |
| ·完善高新区的投资环境 | 第72-73页 |
| ·加强对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支持和领导 | 第73页 |
| ·自主创新 | 第73-81页 |
| ·提高企业自身自主创新能力 | 第74-76页 |
| ·重视政策联动问题 | 第76-77页 |
| ·培育核心竞争力 | 第77-79页 |
| ·促进创新主体联合互动提高技术创新整合效率 | 第79-81页 |
|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 | 第81页 |
| ·加强与印度的合作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结论 | 第83-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