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大尾莺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斑背大尾莺的分布情况 | 第8页 |
·斑背大尾莺的数量情况 | 第8-9页 |
·斑背大尾莺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 第9页 |
·斑背大尾莺的栖息生境及种群现状 | 第9页 |
·斑背大尾莺遗传多样性研究简介 | 第9-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 第9-10页 |
·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方法 | 第10-11页 |
·评价遗传多样性的指标以及统计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 | 第12页 |
·斑背大尾莺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斑背大尾莺分子系统学研究简介 | 第13-18页 |
·分子系统学的优点 | 第13页 |
·分子系统学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分子系统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斑背大尾莺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 第18-20页 |
·控制区的结构特点 | 第18-20页 |
·细胞色素b的结构特点 | 第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实验一 | 第21-30页 |
·样品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23页 |
·DNA的提取 | 第22页 |
·PCR扩增及扩增产物检测、回收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DNA提取结果 | 第23-24页 |
·扩增结果 | 第24页 |
·回收结果 | 第24页 |
·测序及比对结果 | 第24-25页 |
·碱基组成及单倍型 | 第25-26页 |
·核苷酸替代 | 第26-27页 |
·控制区系统发生树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实验二 | 第30-40页 |
·样品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1页 |
·DNA的提取及扩增 | 第30页 |
·DNA序列克隆转载及测序 | 第3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细胞色素b扩增及回收结果 | 第31-32页 |
·测序及比对结果 | 第32页 |
·碱基组成 | 第32-37页 |
·细胞色素b系统发生树 | 第37-38页 |
·相对速率检验及类群分歧时间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斑背大尾莺线粒体遗传多样性 | 第40页 |
·斑背大尾莺的系统进化关系 | 第40-41页 |
·物种濒危的原因 | 第41-42页 |
·物种濒危的遗传学因素 | 第41-42页 |
·濒危物种的遗传学特征 | 第42页 |
·斑背大尾莺的保护建议 | 第42-43页 |
·斑背大尾莺的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