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 论 | 第12-38页 |
| ·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进展 | 第12-25页 |
| ·神经结构及神经损伤 | 第12-14页 |
| ·周围神经再生 | 第14-25页 |
| ·静电自组装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 ·多层膜的结构 | 第27-28页 |
| ·多层膜组装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 ·多层膜表征 | 第29-30页 |
| ·导电聚合物及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进展 | 第30-35页 |
| ·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 ·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8页 |
| 第2章 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8-59页 |
| ·材料设计 | 第38-43页 |
| ·自组装技术 | 第38-39页 |
| ·材料筛选 | 第39-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 ·试剂、材料与设备 | 第43-44页 |
| ·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4-45页 |
| ·结构形貌观察 | 第45页 |
| ·力学性能测定 | 第45页 |
| ·静态水接触角测定 | 第45页 |
| ·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 ·UV-VIS分析 | 第45-46页 |
| ·ATR-FT-IR分析 | 第46-47页 |
| ·XPS分析 | 第47-48页 |
| ·形貌分析 | 第48-50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0页 |
| ·亲/疏水性评价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7页 |
| ·结构设计 | 第51-52页 |
| ·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2-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3章 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实验 | 第59-71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59-60页 |
| ·仪器 | 第59-60页 |
| ·试剂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 第60-61页 |
| ·雪旺细胞培养和纯化 | 第61页 |
| ·雪旺细胞MTT实验 | 第61-62页 |
| ·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MTT实验 | 第62-63页 |
| ·材料表面雪旺细胞生长情况观察 | 第63页 |
| ·实验结果 | 第63-67页 |
| ·雪旺细胞培养和纯化的结果 | 第63-65页 |
| ·雪旺细胞生长曲线 | 第65-66页 |
| ·雪旺细胞与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MTT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 ·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与雪旺细胞显微镜观察 | 第67页 |
| ·讨论 | 第67-70页 |
| ·雪旺细胞的培养与纯化 | 第67-69页 |
| ·评价人工神经支架材料的方法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4章 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体外降解实验 | 第71-85页 |
| ·引言 | 第71-7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2页 |
| ·材料 | 第72页 |
| ·仪器 | 第72页 |
| ·降解实验方法 | 第72-74页 |
| ·pH值的测定 | 第73-74页 |
| ·材料的失重率测定 | 第74页 |
| ·材料的分子量测定 | 第74页 |
| ·材料降解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 | 第74页 |
| ·材料结构(SEM形貌)观察 | 第74页 |
| ·结果 | 第74-80页 |
| ·降解介质pH值的变化 | 第74-75页 |
| ·材料失重率变化 | 第75-76页 |
| ·材料分子量的变化 | 第76-77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77-78页 |
| ·形貌观察 | 第78-80页 |
| ·讨论 | 第80-84页 |
| ·聚乳酸及壳聚糖的降解特点 | 第80-82页 |
| ·实验材料降解机理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5章 静电自组装复合材料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85-101页 |
| ·引言 | 第85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5-87页 |
| ·动物和分组 | 第85页 |
| ·实验方法 | 第85-87页 |
| ·实验结果 | 第87-99页 |
| ·大体观察 | 第87-88页 |
| ·电生理 | 第88-89页 |
| ·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 | 第89页 |
| ·组织学观察 | 第89-96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96-97页 |
| ·材料体内降解 | 第97-99页 |
| ·讨论 | 第99-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6章 聚吡咯/聚乳酸(PPY/PDLLA)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101-116页 |
| ·引言 | 第101-10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3页 |
| ·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102页 |
| ·聚吡咯/聚乳酸(PPY/PDLLA)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02-103页 |
| ·聚吡咯/聚乳酸(PPY/PDLLA)导电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103页 |
| ·动物实验 | 第103页 |
| ·动物和分组 | 第103页 |
| ·方法 | 第103页 |
| ·结果 | 第103-112页 |
| ·ATR-FT-IR | 第103-104页 |
| ·SEM | 第104-106页 |
| ·导电性能 | 第106页 |
| ·大体观察 | 第106-107页 |
| ·电生理 | 第107页 |
| ·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 | 第107-108页 |
| ·组织学观察 | 第108-111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111-112页 |
| ·讨论 | 第112-115页 |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12-113页 |
| ·动物实验 | 第113-115页 |
| ·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16-118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6-117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17-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