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 1 前言 | 第15-30页 |
| ·家兔皮肤真菌病概述 | 第15-17页 |
| ·家兔皮肤真菌病简介 | 第15页 |
| ·家兔皮肤真菌病国内外流行状况 | 第15-17页 |
| ·皮肤真菌表型 | 第17-22页 |
| ·毛癣菌属 | 第17-21页 |
| ·红毛癣菌 | 第17-18页 |
| ·须毛癣菌 | 第18-19页 |
| ·其他毛癣菌 | 第19-21页 |
| ·小孢子菌属 | 第21-22页 |
| ·犬小孢子菌 | 第21页 |
| ·石膏样小孢子菌 | 第21-22页 |
| ·表皮癣菌属 | 第22页 |
| ·临床症状 | 第22-23页 |
| ·实验室诊断 | 第23-27页 |
| ·显微镜检查 | 第23页 |
| ·分离培养 | 第23-24页 |
| ·滤过紫外灯检查 | 第24页 |
| ·免疫学诊断 | 第24页 |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24-27页 |
| ·DNA 的G +C%测定 | 第24-25页 |
| ·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 | 第25页 |
| ·核糖体DNA ( rDNA)序列测定 | 第25页 |
| ·随机扩增多态DNA 分析 | 第25-26页 |
| ·PCR 相关技术 | 第26-27页 |
| ·动物实验 | 第27页 |
| ·抗真菌药物 | 第27-29页 |
| ·多烯类药物 | 第27-28页 |
| ·唑类药物 | 第28-2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 ·材料 | 第30-31页 |
| ·实验所用菌种 | 第30页 |
| ·病料来源与背景 | 第30页 |
|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 | 第31页 |
| ·方法 | 第31-37页 |
| ·通用引物的设计 | 第31-32页 |
| ·检测通用引物的特异性 | 第32页 |
| ·反应模板的制备 | 第32页 |
| ·核酸纯度与浓度测定 | 第32页 |
| ·PCR 扩增 | 第32页 |
| ·病料的采集 | 第32-33页 |
| ·显微镜检查 | 第33页 |
|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与镜检 | 第33-34页 |
| ·平板制备 | 第33页 |
| ·菌悬液制备 | 第33页 |
| ·平板划线 | 第33页 |
|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 ·对分离株进行生化培养基的培养 | 第34页 |
| ·病料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34-36页 |
| ·反应模板的制备 | 第34页 |
| ·PCR 扩增 | 第34页 |
| ·PCR 产物鉴定及纯化回收 | 第34-35页 |
| ·PCR 产物连接与转化 | 第35页 |
| ·重组质粒提取、鉴定及序列测定 | 第35-36页 |
| ·基因序列的确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6页 |
| ·ATB FUNGUS 3 对分离株敏感性检测 | 第36-37页 |
| ·接种物的准备 | 第36页 |
| ·试剂条的接种 | 第36页 |
| ·结果的判定 | 第36-3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0页 |
| ·设计通用引物 | 第37-38页 |
| ·通用引物rDNA1 / rDNA2 特异性检测 | 第38页 |
| ·通用引物对病料的诊断 | 第38-39页 |
| ·病料直接镜检 | 第39页 |
| ·病料分离培养 | 第39-42页 |
| ·须癣毛癣菌 | 第39-41页 |
| ·石膏样小孢子菌 | 第41页 |
| ·犬小孢子菌 | 第41-42页 |
| ·生化培养 | 第42-43页 |
| ·ITS 区的PCR 扩增和测定 | 第43-48页 |
| ·ITS 基因序列扩增 | 第43-44页 |
| ·ITS 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 ·5.8SrDNA 及ITS1 和ITS2 序列测定及变异分析 | 第45-47页 |
| ·ITS 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47-48页 |
| ·ATB FUNGUS 3 对分离株药敏试验 | 第48-50页 |
| 4 讨论 | 第50-55页 |
| ·家兔皮肤真菌病的快速诊断 | 第50-51页 |
| ·ITS 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51-53页 |
| ·真菌药敏试验 | 第53-55页 |
| 5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 附录 | 第65-70页 |
| 附录 1 采样场所 | 第65-67页 |
| 附录 2 临床症状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