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LSD-1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1 引言第13-21页
   ·脂肪细胞和脂滴概述第13-14页
     ·脂肪细胞和脂滴的结构特点第13页
     ·脂滴的形成—内质网合成模型第13-14页
     ·脂滴是一个动态的细胞器第14页
   ·PAT 家族蛋白第14-18页
     ·PAT 家族蛋白的分类第14-15页
     ·PAT 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第15-16页
     ·PAT 家族蛋白与脂滴合成第16页
     ·PAT 家族蛋白与脂肪分解第16-18页
     ·PAT 家族蛋白与基因调控第18页
   ·PPARγ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PPARγ的结构及特征第19页
     ·PPARγ的配基和功能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42页
   ·实验材料第21-23页
     ·蜜蜂第21页
     ·菌株与质粒第21页
     ·酶与各种生化试剂第21页
     ·PCR 引物第21-23页
   ·实验方法第23-42页
     ·中华蜜蜂总RNA 的提取及检测第23-24页
       ·利用TRIZOL 试剂盒提取RNA第23页
       ·甲醛变性凝胶进行RNA 电泳第23-24页
     ·cDNA 第一链的合成第24页
     ·cDNA 回收纯化第24-25页
     ·cDNA 的5′加尾反应第25页
     ·cDNA 全长序列的获得第25-28页
       ·AccLSD-1 中间片段的获得第25-26页
       ·RACE 法获得5′端序列第26-27页
       ·RACE 获得3′端序列第27-28页
       ·cDNA 全长序列的获得第28页
     ·电泳目的片段的回收第28-29页
     ·DNA 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第29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第29-30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0页
     ·质粒DNA 的提取第30-33页
       ·碱法小量提取质粒DNA第30-31页
       ·大量提取质粒DNA第31-32页
       ·试剂盒质粒微量提取方案第32-33页
     ·对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3页
     ·AccLSD-1 全长基因组序列的获得第33-35页
       ·EasyPureTM Genomic DNA 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总DNA第33-34页
       ·总DNA 提取产物的纯化第34-35页
     ·AccLSD-1 基因启动子的克隆第35-36页
       ·AccLSD-1 基因启动子的反向PCR 扩增第35-36页
       ·上游启动子序列的分析第36页
     ·荧光定量PCR 检测不同发育时期AccLSD-1m RNA 的表达第36-37页
       ·总RNA 的提取第36页
       ·反转录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第36-37页
       ·荧光定量PCR 检测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第37页
       ·数据处理第37页
     ·共轭亚油酸和罗格列酮对AccLSD-1 表达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浓度的共轭亚油酸或罗格列酮对AccLSD-1 表达的影响第37-38页
         ·室内人工饲养第38页
         ·荧光定量PCR 检测第38页
       ·共轭亚油酸和罗格列酮的混合物对LSD-1 表达的影响第38页
         ·室内人工饲养第38页
         ·荧光定量PCR 检测第38页
     ·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第38-42页
       ·实验试剂配制第38-39页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页
       ·E.coli BL21 原核表达的诱导第39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39-40页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40-41页
       ·抗体的制备第41页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试管微量沉淀法)第41-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55页
   ·中华蜜蜂AccLSD-1 基因的克隆第42-45页
     ·总RNA 的提取及反转录第42页
     ·AccLSD-1 基因中间片段的分离第42-43页
     ·AccLSD-1 3′片段的分离第43页
     ·AccLSD-1 5′片段的分离第43-44页
     ·AccLSD-1 全长cDNA 的分离第44-45页
   ·AccLSD-1 基因序列分析第45-51页
     ·AccLSD-1cDNA 全长序列分析第45-46页
     ·AccLSD-1 编码蛋白质序列分析第46-49页
     ·AccLSD-1 基因组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第49页
     ·AccLSD-1 启动子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49-51页
   ·AccLSD-1 的表达特性分析第51-53页
     ·AccLSD-1 在中华蜜蜂不同的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第51-52页
     ·共轭亚油酸和罗格列酮对AccLSD-1 表达的影响第52-53页
   ·AccLSD-1 基因的原核诱导表达及抗体制备第53-55页
4 讨论第55-58页
   ·AccLSD-1 基因结构特征第55页
   ·AccLSD-1 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第55-56页
   ·AccLSD-1 在中华蜜蜂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分析第56页
   ·添加共轭亚油酸和罗格列酮对AccLSD-1 表达量的影响第56-57页
   ·AccLSD-1 基因的原核表达和抗体制备第57-58页
5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附录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7-68页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及生态阈值研究
下一篇: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MsrA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