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技术的结构振动混合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本文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页
   ·结构振动控制第11-20页
     ·结构振动被动控制第12-15页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第15-17页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第17-18页
     ·结构振动混合控制第18-20页
   ·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20-23页
     ·磁流变液(MR)的性质第20-21页
     ·磁流变(MR)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21-23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新型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第25-60页
   ·引言第25-26页
   ·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与力学模型第26-32页
     ·MR阻尼器的工作模式第26-28页
     ·MR阻尼器的力学模型第28-32页
   ·新型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原理第32-33页
   ·新型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理论分析第33-51页
     ·新型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的构造及材料选择第33-37页
     ·新型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第37-42页
     ·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的磁路有限元分析第42-49页
     ·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参数第49-51页
   ·新型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特性试验及结果分析第51-58页
     ·试验装置第51页
     ·试验工况第51-52页
     ·试验结果第52-55页
     ·阻尼器的滞回模型分析及阻尼器的计算模型建立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第60-74页
   ·引言第60页
   ·结构半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第60-65页
     ·系统运动方程第61页
     ·线性二次高斯 LQG最优控制算法及权矩阵、控制效果的确定第61-64页
     ·半主动控制率及控制效果的确定第64-65页
   ·结构半主动广义预测控制系统研究第65-70页
     ·控制系统状态方程第66-67页
     ·模型预测控制第67-70页
   ·基础隔震与半主动控制系统组成的混合控制系统研究第70-72页
     ·基础隔震与半主动控制系统组成的混合控制系统第70页
     ·混合控制系统模型第70-72页
   ·地震波的选用和处理第72-73页
     ·El-Centro波第72-73页
     ·Taft波第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第74-91页
   ·引言第74页
   ·SIMULINK及WINCON简介第74-78页
     ·SIMULINK简介第75-76页
     ·WINCON简介第76-78页
   ·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分析第78-89页
     ·三层钢框架模型结构及其基本参数第78-79页
     ·被动控制系统建模第79页
     ·基于 LQG算法的控制系统建模第79-80页
     ·结构振动广义预测控制的SIMULINK仿真分析第80页
     ·仿真结果分析及部分时程曲线第80-89页
   ·本章小节第89-91页
第五章 基于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控制第91-133页
   ·试验目的第91页
   ·地震模拟振动台第91-92页
   ·振动台试验系统及软件设计方法第92-96页
     ·试验控制系统设计第92-93页
     ·试验软件设计方法第93-95页
     ·结构响应的获取方法第95-96页
   ·试验模型概况及其参数识别第96-102页
     ·模型结构的动力测试第97-99页
     ·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标定第99-100页
     ·隔震垫的标定第100-101页
     ·加速度传感器的标定第101-102页
     ·力传感器的标定第102页
   ·原结构和结构被动振动控制振动台试验第102-109页
     ·原结构和隔震结构被动控制试验第103-106页
     ·磁流变阻尼器分别通入-0.5A、0A、2A时的结构被动控制试验第106-109页
   ·安装新型磁流变阻尼器装置的结构模型半主动控制试验第109-117页
   ·安装基础隔震垫与新型磁流变阻尼器装置的结构模型混合控制试验第117-126页
     ·磁流变阻尼器分别通入-0.5A、0A、2A时的结构混合被动控制试验第117-121页
     ·基于 LQG算法及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的结构混合控制试验第121-126页
   ·振动台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6-131页
     ·试验各工况响应值及控制效果第126-131页
     ·试验结果与理论仿真结果的比较第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6页
   ·工作结论第133-134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2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卫星因特网中TCP协议的改进
下一篇:英语词汇呈现方式的关联性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