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煤炭资源空间分析 | 第11页 |
| ·煤炭运输和煤炭市场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煤炭生产过程管理研究综述 | 第12页 |
| ·煤炭资源利用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框架思路和主要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重点及创新 | 第15-18页 |
|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 ·创新点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江苏省煤炭供需分析 | 第18-2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 ·江苏煤炭供应状况分析 | 第20-22页 |
| ·需求现状 | 第22-24页 |
| ·江苏省煤炭需求预测 | 第24-28页 |
| ·江苏省煤炭需求预测 | 第24-26页 |
| ·供需矛盾突出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江苏建立煤炭多元化供应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8-37页 |
| ·建立多元化煤炭供应体系的必要性 | 第28-31页 |
| ·江苏煤炭资源状况 | 第28-30页 |
| ·煤炭生产和消费地域分布不对称 | 第30页 |
| ·煤炭的调入通道单一,来源地集中 | 第30-31页 |
| ·社会经济安全的需要 | 第31页 |
| ·提高企业效益的客观需要 | 第31页 |
| ·多元化煤炭供应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4页 |
| ·全省的煤炭需求量大 | 第31-32页 |
| ·丰富的国内国际煤炭资源 | 第32页 |
| ·区位和交通条件 | 第32-33页 |
| ·政府的重视 | 第33-34页 |
| ·雄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 | 第34页 |
| ·煤炭多元化供应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4-37页 |
| ·加大省内煤炭的勘探与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第34-35页 |
| ·合理选择国内煤炭来源地,形成有效的输运体系 | 第35页 |
| ·适度利用国外资源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加强省内煤炭勘探,提高利用效率 | 第37-48页 |
| ·制约江苏自身煤炭供应的问题 | 第37-38页 |
| ·煤炭资源量小 | 第37页 |
| ·煤炭勘探力度不大,“三下”压煤严重 | 第37-38页 |
| ·煤炭资源开采利用效率不高 | 第38页 |
| ·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盘活三下煤炭 | 第38-39页 |
| ·提高对煤炭资源的勘探力度 | 第38-39页 |
| ·解决“三下”压煤问题 | 第39页 |
| ·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第39-48页 |
| ·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江苏省煤炭增长方式的定量评估 | 第41-42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实现江苏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国内煤炭资源供应地的选择 | 第48-60页 |
| ·国内煤炭资源的总体特征 | 第48-49页 |
| ·国内煤炭资源的场势分析 | 第49-54页 |
| ·计算方法介绍 | 第50-51页 |
| ·计算结果及其空间分析 | 第51-54页 |
| ·江苏省外国内煤炭来源地的空间分布 | 第54-56页 |
| ·现有状况 | 第54-55页 |
| ·江苏省煤炭调入地变化 | 第55-56页 |
| ·省外来煤通道分析 | 第56-57页 |
| ·铁水联运 | 第56页 |
| ·铁路直达 | 第56-57页 |
| ·建立国内煤炭供应体系的对策 | 第57-60页 |
| ·积极与其他省份开展合作,建立区外来煤基地 | 第57页 |
| ·形成多元互补的运输体系 | 第57-58页 |
| ·建立煤炭物流中心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适度利用国外煤炭资源 | 第60-68页 |
| ·江苏煤炭来源国际化的原因 | 第60-61页 |
| ·平衡市场、调剂煤种是煤源国际化的出发点 | 第60页 |
| ·进口相对价格的下降是煤炭进口的直接动因 | 第60-61页 |
| ·缓解国内煤炭运输通道紧张局面 | 第61页 |
| ·江苏适度利用国外煤炭资源的优势 | 第61-62页 |
| ·沿江靠海、水运便捷为煤炭进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第61页 |
| ·国外煤炭市场的易进入性 | 第61页 |
| ·江苏煤炭消费地主要沿江分布 | 第61-62页 |
| ·国外来煤源地分析 | 第62-65页 |
| ·主要来煤源地 | 第62-64页 |
| ·来源路径 | 第64-65页 |
| ·江苏省进口煤炭现状和利用国外煤炭的途径 | 第65-68页 |
| ·进口现状 | 第65-66页 |
| ·利用国外煤炭的途径 | 第66-6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0页 |
|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 ·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