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9页 |
1 蔬菜硝酸盐含量现状与人体健康 | 第18-20页 |
·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 | 第18-19页 |
·我国部分城市几种主要蔬菜的硝酸盐含量 | 第19-20页 |
·我国部分城市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分级 | 第20页 |
2 硝态氮肥施用情况 | 第20-21页 |
3 蔬菜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 | 第21-23页 |
·蔬菜作物对氮素的吸收、运转与同化 | 第21-22页 |
·蔬菜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特性 | 第22页 |
·蔬菜作物积累硝酸盐的生理基础 | 第22-23页 |
4 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 第23-34页 |
·蔬菜硝酸盐含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 | 第23-25页 |
·蔬菜种类及品种间的差异 | 第24页 |
·蔬菜植株不同部位的差异 | 第24-25页 |
·施肥 | 第25-30页 |
·氮肥 | 第25-27页 |
·磷肥 | 第27-28页 |
·钾肥 | 第28页 |
·微量元素 | 第28-29页 |
·有机肥料 | 第29-30页 |
·光照 | 第30页 |
·温度 | 第30页 |
·水分 | 第30-31页 |
·植物激素与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 第31页 |
·不同收获时期、贮藏与加工 | 第31-33页 |
·不同收获时期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差异 | 第31-32页 |
·贮藏、加工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 第32-33页 |
·食前处理 | 第33-34页 |
5 蔬菜硝酸盐含量基因型差异的生理基础 | 第34-35页 |
6 蔬菜作物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不同铵硝配比研究进展 | 第35-37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不同铵硝配比对作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不同铵硝配比对蔬菜体内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 第37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7-3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9-46页 |
1 对不同铵硝配比氮素营养敏感型和钝感型生菜筛选 | 第39-40页 |
·植物材料 | 第39页 |
·试验处理 | 第39页 |
·收获与测定 | 第39-40页 |
·生物量 | 第39-40页 |
·硝酸盐含量 | 第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2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40-41页 |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试验处理 | 第40页 |
·收获与测定 | 第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3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41页 |
·植物材料 | 第41页 |
·试验处理 | 第41页 |
·收获与测定 | 第41页 |
·根系形态分析 | 第41页 |
·生物量 | 第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4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内源激素影响的研究 | 第41-42页 |
·植物材料 | 第41页 |
·试验处理 | 第41页 |
·植株内源激素测定 | 第41-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5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硝酸盐吸收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 第42-43页 |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试验处理 | 第42-43页 |
·NO_3~-吸收动力学试验 | 第42页 |
·添加NH_4~+后的NO_3~-吸收动力学试验 | 第42-43页 |
·收获与测定 | 第43页 |
·硝酸盐含量测定 | 第43页 |
·生物量 | 第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6 生菜液泡中硝酸盐调动特性的研究 | 第43-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试验处理 | 第43页 |
·液泡及细胞质内硝酸盐活度测定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对不同铵硝配比氮素营养敏感型和钝感型生菜筛选 | 第46-57页 |
1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 第46-51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生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生菜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生菜根冠比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生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2 讨论 | 第53-56页 |
·氮素形态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氮素形态对作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3 结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57-65页 |
1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2 讨论 | 第62-64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叶片CO_2导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3 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65-74页 |
1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根冠比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表面积的影响 | 第67-68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体积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长度的影响 | 第69-71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总长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不同直径根系长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侧根数量的影响 | 第71页 |
2 讨论 | 第71-72页 |
3 结论 | 第72-74页 |
第六章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内源激素影响的研究 | 第74-86页 |
1 结果与分析 | 第74-83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和叶片IAA含量的影响 | 第74-77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和叶片ABA含量的影响 | 第77-80页 |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根系和叶片iPAs含量的影响 | 第80-83页 |
2 讨论 | 第83-85页 |
·氮素形态与生长素 | 第83页 |
·氮素形态与脱落酸 | 第83-84页 |
·氮素形态与细胞分裂素 | 第84-85页 |
3 结论 | 第85-86页 |
第七章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生菜硝酸盐吸收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 第86-96页 |
1 结果与分析 | 第87-93页 |
·全NO_3~--N营养液中生菜的NO_3~-吸收动力学特征 | 第87-89页 |
·NH_4~+-N取代部分NO_3~--N对生菜的NO_3~-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 第89-91页 |
·增铵营养对生菜的NO_3~-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 第91-93页 |
2 讨论 | 第93-95页 |
3 结论 | 第95-96页 |
第八章 生菜液泡中硝酸盐调动特性的研究 | 第96-105页 |
1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2页 |
·氮亏缺及恢复供氮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 第97-99页 |
·氮亏缺及恢复供氮对生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 第97-98页 |
·氮亏缺及恢复供氮对生菜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 | 第98-99页 |
·氮亏缺及恢复供氮对生菜根冠比的影响 | 第99-100页 |
·氮亏缺对植株根系亚细胞NO_3~--N调动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恢复供氮对植株根系亚细胞中NO_3~--N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2 讨论 | 第102-103页 |
3 结论 | 第103-105页 |
全文结论 | 第105-106页 |
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