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逃逸”行为在交通肇事罪基本犯中的定位 | 第9-13页 |
(一) 逃逸行为在基本犯中作用的立法现状 | 第9-10页 |
(二) 逃逸行为作为基本犯构成要件的缺陷 | 第10-12页 |
(三) 逃逸行为作为基本犯构成要件的完善 | 第12-13页 |
二、交通肇事情节加重犯范畴内“逃逸”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13-21页 |
(一) 逃逸行为作为加重量刑情节的立法现状 | 第13-15页 |
(二) 司法实践中以第二档次法定刑论处的“逃逸”情形 | 第15页 |
(三) 逃逸行为的法律属性 | 第15-16页 |
(四) 逃逸行为的性质 | 第16-19页 |
(五) 作为加重量刑情节的逃逸行为在立法上的缺陷—对逃逸概念的解释不够精确 | 第19页 |
(六) 立法完善—修正逃逸行为的内涵 | 第19-21页 |
三、“逃逸致人死亡”的相关问题分析 | 第21-31页 |
(一) 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 第21-22页 |
(二) 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 | 第22-25页 |
(三) 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法律属性 | 第25-28页 |
(四)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立法缺陷 | 第28-30页 |
(五) 立法完善—修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内涵 | 第30-31页 |
四、“逃逸”的共同犯罪问题 | 第31-35页 |
(一) 指使行为人逃逸构成共犯的立法现状 | 第31页 |
(二) 教唆犯能否构成过失共同犯罪的不同观点及评析 | 第31-33页 |
(三) 教唆犯构成过失共同犯罪规定的其他问题 | 第33-35页 |
五、“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独立定罪构想 | 第35-43页 |
(一) 独立定罪的理论根据与司法实务根据 | 第35-39页 |
(二) 域外的立法经验 | 第39-40页 |
(三) 立法构想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详细摘要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