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碑志文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元好问碑志文概说 | 第11-26页 |
第一节 元好问碑志文之分期 | 第11-16页 |
一、避难南渡时期(1216 年-1232 年) | 第12-13页 |
二、羁管山东时期(1216 年-1238 年) | 第13-15页 |
三、晚年奔波时期(1239 年-1257 年)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元好问碑志文之分类 | 第16-26页 |
一、名臣类 | 第16-18页 |
二、名将类 | 第18-19页 |
三、良吏类 | 第19-22页 |
四、名士类 | 第22-23页 |
五、僧道类 | 第23-25页 |
六、其它类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元好问碑志文的史学价值 | 第26-44页 |
第一节 元好问碑志文的创作宗旨 | 第26-33页 |
一、以史自任 | 第27-28页 |
二、以碑存史 | 第28-31页 |
三、秉笔直书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元好问碑志文中的史料 | 第33-44页 |
一、“贞祐迁都”事 | 第34-37页 |
二、“崔立兵变”事 | 第37-38页 |
三、“朮虎高琪”事 | 第38-40页 |
四、“元妃干政”事 | 第40-42页 |
五、“括田”事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元好问碑志文的文学成就 | 第44-68页 |
第一节 元好问碑志文的写人艺术 | 第44-55页 |
一、以事写人:事实典型,性格鲜明 | 第45-47页 |
二、以言写人:言为心声,如见其人 | 第47-50页 |
三、以形写人:形貌气质,栩栩如生 | 第50-52页 |
四、以情写人:情感真挚,动人肺腑 | 第52-55页 |
第二节 元好问碑志文叙事艺术 | 第55-68页 |
一、多元视角,自然娴熟 | 第55-57页 |
二、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 第57-61页 |
三、叙议结合,议论精警 | 第61-65页 |
四、传奇色彩,引人入胜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元好问碑志文创作一览表 | 第73-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