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工作环境和实验平台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4页 |
| 第2章 Linux 内核机制简介 | 第14-28页 |
| ·内核网络结构 | 第14-18页 |
| ·Linux 内核模块机制 | 第18-19页 |
| ·内核模块的编写和编译 | 第18-19页 |
| ·内核模块与进程的关系 | 第19页 |
| ·网卡驱动程序简介 | 第19-23页 |
| ·Linux 内核其他常规操作 | 第23-28页 |
| 第3章 被动数据捕捉技术 | 第28-36页 |
| ·数据包捕捉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 ·网卡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 | 第28-29页 |
| ·BPF 捕获机制和socket套接口编程 | 第29-31页 |
| ·Libpcap 简介 | 第31-3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 第4章 PF_RING 的实现 | 第36-48页 |
| ·PF_RING 原理介绍 | 第36-37页 |
| ·模块的加载与卸载 | 第37-38页 |
| ·注册 PF_RING 协议簇 | 第38页 |
| ·PF_RING 协议簇的使用 | 第38-39页 |
| ·将 skb 插入到环状缓存 | 第39-40页 |
| ·proc 的实现 | 第40-41页 |
| ·PF_RING 的 libpcap 接口 | 第41-44页 |
| ·利用 PF_RING 捕捉数据包 | 第44-46页 |
| ·PF_RING 与 RTIRQ | 第46-48页 |
| 第5章 将 PF_RING 应用到嵌入式开发平台 | 第48-54页 |
| ·嵌入式平台的基本参数 | 第48-52页 |
| ·测试 | 第52-54页 |
| 第6章 测试数据分析及后续工作 | 第54-57页 |
| ·测试结果 | 第54-55页 |
| ·PF_RING、PF_PACKET、零拷贝比较及后续工作 | 第55-57页 |
| 参考资料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