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案 | 第9-1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9-1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0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10-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页 |
·水质现状评价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水环境质量模拟预测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模拟预测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计算使用的主要方法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2. 自适应神经网络与加速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及其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 第17-27页 |
·自适应BP 神经网络的实现过程 | 第17-19页 |
·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实现 | 第19-21页 |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及其在水环境评价预测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环境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遗传算法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环境评价预测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遗传算法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遗传算法在水环境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3 水质现状评价 | 第27-47页 |
·水质评价研究概述 | 第27-28页 |
·水质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水质评价标准 | 第28页 |
·水质现状评价方法及数学模型概述 | 第28-32页 |
·指数法 | 第28-30页 |
·分级评分法 | 第30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0-31页 |
·灰色评价法 | 第31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综合评价法 | 第31页 |
·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水质综合评价法 | 第31-32页 |
·本文采用的水质现状评价方法 | 第32-46页 |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2-34页 |
·灰关联综合评价法 | 第34-35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贴近度法 | 第35-38页 |
·基于加速遗传算法(AGA)的逻辑斯谛(LOG)曲线模型 | 第38-42页 |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A-BP)的水质综合评价 | 第42-44页 |
·五种评价方法比较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水环境模拟预测 | 第47-65页 |
·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概述 | 第47-53页 |
·水质模型研究的历史沿革 | 第47-48页 |
·水质模型的分类 | 第48-49页 |
·水质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49-51页 |
·水质模型的应用概述 | 第51-53页 |
·人工神经网络水质综合模拟模型 | 第53-64页 |
·二维对流扩散水质模型基本表达式 | 第53页 |
·BP 网络一维水质模型模拟空间水质分布 | 第53-56页 |
·BP 网络二维水质模型模拟空间水质分布 | 第56-59页 |
·横向扩散系数BP 网络子模型 | 第59-61页 |
·A-BP 网络水质模型时间分布模拟预测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模拟预测 | 第65-89页 |
·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 第65-67页 |
·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及其危害 | 第65-66页 |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发生的条件 | 第66页 |
·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 第66页 |
·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 第66-67页 |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 第67-78页 |
·采用评价标准(一)进行评价 | 第67-71页 |
·采用评价标准(二)进行评价 | 第71-76页 |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 第76-78页 |
·各种评价方法富营养化等级比较及评价结论 | 第78页 |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概述 | 第78-81页 |
·单一营养物质负荷模型 | 第79-80页 |
·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相关模型 | 第80页 |
·生态动力学模型 | 第80-81页 |
·本文采用的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 第81-82页 |
·A-BP 氮、磷预测模型 | 第81页 |
·弗莱威特-迪朗(Vollenwelder-Dillon)箱式磷预测模型 | 第81-82页 |
·弗莱威特(Vollenweider)氮、磷模型 | 第82页 |
·水库富营养化预测 | 第82-87页 |
·A-BP 模型预测水库富营养化 | 第82-85页 |
·Vollenwelder-Dillon 箱式磷模型(简称V-D 模型)预测水库富营养化 | 第85-86页 |
·Vollenwelder 经验氮、磷模型(简称V 模型)预测水库富营养化 | 第86页 |
·A-BP 模型、V 模型和V-D 模型氮、磷浓度预测结果比较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 水库水污染防治对策 | 第89-98页 |
·入库污染分析 | 第89-91页 |
·水库水环境容量 | 第91-94页 |
·水环境容量概述 | 第91页 |
·水库水环境容量模型 | 第91-92页 |
·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92-94页 |
·水库水污染防治对策 | 第94-97页 |
·水库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 第94-95页 |
·西山湾水库水污染控制对策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展望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附录 | 第108-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