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一、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论文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成果概要 | 第14-16页 |
四、本论文的学术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在“精神界战士”和“五四启蒙者”之间的“学者鲁迅” | 第17-51页 |
第一节 鲁迅的“复古”倾向和文化批判中的现代醒觉 | 第18-30页 |
第二节 “学者鲁迅”的诞生及其与“精神界战士”形象的反向关联 | 第30-36页 |
第三节 “学者鲁迅”与“新文化”之间的潜在关系 | 第36-51页 |
第二章 “作家鲁迅”自我形象的建构与消解 | 第51-99页 |
第一节 “作家鲁迅”的自我镜像 | 第52-74页 |
第二节 鲁迅就是周树人:“作家鲁迅”成名镜像 | 第74-86页 |
第三节 “阿 Q”和“作家鲁迅”自我形象互文的历史 | 第86-99页 |
第三章 无法完成的自我:“杂感家鲁迅”自我形象 | 第99-171页 |
第一节 1925-1927:“杂感家鲁迅”自我形象的确认与徘徊 | 第99-126页 |
第二节 “杂感家鲁迅”自我形象与“左翼鲁迅”形象的内在关系 | 第126-145页 |
第三节 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主体自我在30 年代的建构及其消解 | 第145-171页 |
结语 | 第171-174页 |
注释 | 第174-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193-198页 |
致谢 | 第198-19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