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儿童绘画心智发育的形象体现 | 第10-19页 |
一、通过儿童绘画了解儿童智力发育状况 | 第14-16页 |
二、通过儿童绘画了解儿童内心世界与儿童个性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 | 第19-29页 |
一、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 | 第19-20页 |
二、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 第20-26页 |
(一) 涂鸦期的幼儿绘画 | 第20-23页 |
(二) 象征期的幼儿绘画 | 第23-24页 |
(三) 形象期的幼儿绘画 | 第24-26页 |
三、幼儿手工的发展特点 | 第26-29页 |
(一) 泥工 | 第26-27页 |
(二) 纸工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几个心理因素 | 第29-33页 |
一、感知 | 第29页 |
(一) 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 | 第29页 |
(二) 知觉力的强弱是影响作品形象深入的前提 | 第29页 |
二、情感、情绪 | 第29-30页 |
(一) 创作的愿望由情感而生,创作的内容由情感而定 | 第29页 |
(二) 情绪、情感使作品内容充实 | 第29-30页 |
(三) 情绪、情感推动幼儿对完美表现形式的追求 | 第30页 |
三、再现能力 | 第30-31页 |
(一) 视觉经验、情绪情感通过再现转化为美术形象 | 第30-31页 |
(二) 再现能力的差异影响着幼儿的美术表现活动 | 第31页 |
四、动作活动 | 第31-33页 |
(一) 一般动作活动的作用 | 第31-32页 |
(二) 绘画创作中动作活动的作用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为“人”,而不是为“艺术” | 第33-41页 |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 第33-36页 |
(一) 倡导自然人性的儿童美术教育 | 第33-35页 |
(二) 传统基础教育观念的转换 | 第35-36页 |
二、不同的教育观念产生不同的教育方法 | 第36-41页 |
(一) 以儿童的视点观察儿童的美术作品 | 第36-37页 |
(二) 尊重和引导儿童情感的释放 | 第37-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 第46-48页 |
附图 | 第48-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