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文章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在数量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在理论方面的研究 | 第16-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第2章 高等教育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20-33页 |
·高等教育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20-24页 |
·高等教育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4-28页 |
·高等教育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 | 第28-30页 |
·高等教育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 第28-30页 |
·高等教育对居民生活、素质与文化水平发展的影响 | 第30页 |
·大学城、社区大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30-32页 |
·大学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30-31页 |
·社区大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城市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33-41页 |
·城市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33-36页 |
·城市观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城市经济的支持力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 | 第34页 |
·城市的监管与协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 第34-35页 |
·民族文化的差异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35页 |
·政策倾斜仍然不够 | 第35-36页 |
·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一般型城市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36-37页 |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38-40页 |
·提高政府和居民教育支付能力,促进高等教育投资 | 第38-39页 |
·带动新的人才需求的增长,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 第39页 |
·引导高等教育投资方向,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 第39页 |
·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效应及问题分析 | 第41-52页 |
·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效应分析 | 第41-45页 |
·培养大量人才,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 | 第41-42页 |
·实现了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协调 | 第42-43页 |
·加速了彼此的发展进程 | 第43-45页 |
·中国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中的问题分析 | 第45-51页 |
·互动中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46-49页 |
·互动中城市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良好互动的建议 | 第52-59页 |
·互动效应实现的前提条件及相关建议 | 第52-54页 |
·加强制度建设 | 第52-53页 |
·加强学科建设 | 第53页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53页 |
·加强服务思想的建设 | 第53-54页 |
·互动效应实现的关键因素及相关建议 | 第54-55页 |
·保证地域上的融合 | 第54-55页 |
·促进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的互动 | 第55页 |
·实现产业结构与学科结构的真正的协调一致 | 第55页 |
·政府在互动中的作用及相关建议 | 第55-58页 |
·实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转变 | 第56页 |
·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优化教育结构 | 第56-57页 |
·营造公立、私立高校共同发展的平等环境 | 第57页 |
·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及其它各界组织共同兴学 | 第57页 |
·促进城市社会性组织与高校的良好关系的形成 | 第57-58页 |
·积极发展城市经济,促进高校与城市的互动交流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