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播信号的电波钟解码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解决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实际应用价值 | 第14-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內容 | 第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 2 时间服务 | 第17-26页 |
| ·时间基准 | 第17-19页 |
| ·时间测量 | 第19-20页 |
| ·时间同步 | 第20-21页 |
| ·授时系统 | 第21-25页 |
| ·长波授吋 | 第21-22页 |
| ·短波授时 | 第22-23页 |
| ·电话授时 | 第23-24页 |
| ·互联网授时 | 第24页 |
| ·卫星授时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3 开发环境及所用芯片介绍 | 第26-31页 |
| ·LM358运算放大器 | 第26-27页 |
| ·AT89C4051高性能8位单片机 | 第27-28页 |
| ·51汇编集成开发环境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4 系统分析 | 第31-44页 |
| ·信号整体分析 | 第31-34页 |
| ·信号分析 | 第31-3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页 |
|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33-34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34页 |
| ·难点分析 | 第34-39页 |
| ·接收到信号相位为正相位 | 第34-35页 |
| ·接收到的信号为反相位 | 第35-36页 |
| ·正相位和反相位信号对照 | 第36-38页 |
| ·对正反相位信号的处理 | 第38-39页 |
| ·对解码后信号的检错处理 | 第39-41页 |
| ·在整点能够完整接收到有效时间码 | 第39-40页 |
| ·在整点不能够完整接收到有效时间码 | 第40-41页 |
|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 | 第41-43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42页 |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5 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44-51页 |
|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44-45页 |
| ·系统方框图 | 第45-46页 |
| ·放大部分 | 第46-48页 |
| ·第一级放大整形电路 | 第46-47页 |
| ·第二级放大及整形电路 | 第47-48页 |
| ·CPU部分 | 第48-49页 |
| ·显示部分接口 | 第49页 |
| ·手动调整时间按键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6 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1-66页 |
| ·系统内存、定时器分配及变量设置 | 第51-53页 |
| ·程序接收时间码部分的流程图 | 第53-62页 |
| ·P1.0引脚等待输入信号的变化 | 第53-56页 |
| ·对脉冲宽度的判断 | 第56页 |
| ·接收一位数据 | 第56-59页 |
| ·接收五位数据 | 第59-62页 |
| ·接收一响报时 | 第62页 |
| ·手动调整时间 | 第62-63页 |
| ·时间码的检错 | 第63-64页 |
| ·时间码有效范围判断 | 第64页 |
| ·时间码前后相关性判断 | 第64页 |
| ·时间码误差范围判断 | 第64页 |
| ·显示部分 | 第64页 |
| ·自运行时钟 | 第64-65页 |
| ·输出BSZ码给子钟 | 第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总结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