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太白山不同海拔缓步动物群落组成的比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研究对象概况第9-27页
     ·缓步动物的一般形态第9页
     ·缓步动物的主要分类单元第9-10页
     ·缓步动物主要的形态学特征第10-11页
       ·基本特征第10页
       ·主要形态学结构第10-11页
     ·缓步动物分类学特征的描述第11-14页
       ·爪第11-12页
       ·口咽复合器第12-13页
       ·表皮第13-14页
       ·卵第14页
     ·缓步动物的进化位置第14-15页
     ·生活史第15-16页
       ·蜕皮第15页
       ·生活史特征第15-16页
     ·生殖第16-17页
       ·生殖模式第16-17页
       ·生殖器官第17页
       ·交配和受精第17页
       ·发育第17页
     ·隐生现象第17-18页
       ·包囊第18页
       ·厌氧隐生第18页
       ·低温隐生第18页
       ·变渗隐生第18页
       ·低湿隐生第18页
     ·生态学特征第18-21页
       ·生境特征第18-20页
       ·种群密度及种群之间的交互作用第20-21页
       ·生态分布第21页
         ·海拔与缓步动物分布第21页
     ·生物地理学研究第21-22页
       ·传播第21-22页
       ·地理分布第22页
     ·缓步动物研究历史第22-25页
       ·国际研究历程第22-24页
       ·中国缓步动物研究现状第24-25页
     ·标本收集及提取第25-27页
       ·海生缓步动物的提取第25-26页
       ·淡水缓步动物的提取第26页
       ·陆生缓步动物的提取第26-27页
         ·土壤缓步动物的提取第26页
         ·植物中缓步动物的提取第26-27页
2.研究地区概况第27-28页
     ·太白山植被带分布第27-28页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第27页
       ·山地针叶林带第27-28页
       ·高山灌丛草甸带第28页
     ·太白山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第28页
3.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研究目的第28-29页
     ·研究意义第29页
4.研究方法第29-30页
   ·野外采样第29-30页
       ·采样路线第29页
       ·样地海拔分布第29页
       ·采样方法第29-30页
     ·标本处理第30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页
5.结果与讨论第30-52页
     ·调查结果第30-36页
       ·调查概况第30-31页
       ·常见种及新种描述第31-36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36-41页
       ·群落概况第36-41页
         ·物种的数量统计第36-38页
         ·物种数第38-39页
         ·优势种及常见种第39-40页
         ·种群密度第40-41页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第41-49页
       ·分析方法第41-42页
         ·a 多样性测定第41页
         ·β 多样性测定第41-42页
       ·各个多样性指数的比较第42-43页
       ·结果分析第43-49页
         ·a 多样性分析第43-47页
         ·β 多样性分析第47-49页
     ·讨论第49-52页
       ·太白山缓步动物群落概况第49-50页
       ·群落特征分析第50-52页
         ·海拔对缓步动物群落的影响第50-51页
         ·南北坡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51-52页
6.结论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73页
附录第73-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6页
 发表论文第86页
 所获荣誉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锚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性能研究
下一篇:DDR2重组腺病毒系统的建立及其与MMP-13活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