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俄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35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14-29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29-33页 |
·研究价值 | 第33页 |
·创新之处 | 第33-35页 |
2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概念辨析 | 第35-45页 |
·区域 | 第35页 |
·信息化 | 第35-38页 |
·区域信息化 | 第38-42页 |
·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 | 第42-45页 |
3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测评体系 | 第45-58页 |
·信息化的测评方法与模型 | 第45-50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评价原则 | 第50-51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测评的模型 | 第51-58页 |
4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基本态势——以江苏省为例 | 第58-77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测评 | 第58-70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分类 | 第70-73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特征 | 第73-77页 |
5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形成机理 | 第77-104页 |
·区域差异成因的理论基石 | 第77-79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外生扰动 | 第79-90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内生要求 | 第90-101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分异的基本动因 | 第101-104页 |
6 区域信息化的空间效应及其表现 | 第104-117页 |
·信息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104-110页 |
·信息化对区域发展的正负效应 | 第110-114页 |
·信息化导致趋同或趋异的可能性 | 第114-117页 |
7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的调控机制 | 第117-129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调控的意义 | 第117-119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调控的目标 | 第119-120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调控的理念 | 第120-124页 |
·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调控的途径 | 第124-129页 |
8 区域信息化统筹发展的空间模式 | 第129-150页 |
·信息化发展的一般模式 | 第129-131页 |
·区域信息化统筹发展模式的构建 | 第131-135页 |
·中心主导的信息化模式 | 第135-141页 |
·城乡互动的信息化模式 | 第141-145页 |
·正向耦合的信息化模式 | 第145-150页 |
9 区域信息化统筹发展模式的实践——以江苏省为例 | 第150-166页 |
·江苏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态势 | 第150-152页 |
·江苏信息化统筹发展的政策供给 | 第152-156页 |
·江苏信息化统筹发展的空间布局 | 第156-161页 |
·江苏信息化统筹发展的重点领域 | 第161-166页 |
10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72页 |
·研究总结 | 第166-169页 |
·主要结论 | 第169-170页 |
·未来展望 | 第170-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82-184页 |
附录 | 第184-190页 |
附表1 专家评定问卷 | 第184-185页 |
附表2 专家评定结果 | 第185-186页 |
附表3 最终评定值 | 第186-187页 |
附表4 江苏各地信息化解释性指标的标准值 | 第187-188页 |
附表5 200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域名的分布 | 第188页 |
附表6 200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年龄构成 | 第188-189页 |
附表7 《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评价结果 | 第189-190页 |
致谢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