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产权与市场机制的相关理论 | 第18-27页 |
·产权理论 | 第18-21页 |
·产权的概念 | 第18页 |
·产权的功能 | 第18-19页 |
·交易成本、产权界定、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 第19-21页 |
·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1-23页 |
·土地产权的概念 | 第21页 |
·土地产权的功能 | 第21-22页 |
·土地产权制度的特征 | 第22-23页 |
·市场机制理论概述 | 第23-27页 |
·市场机制的概念内涵 | 第23页 |
·市场机制的功能与市场结构 | 第23-25页 |
·市场机制的缺陷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流转的现状分析 | 第27-38页 |
·城市边缘区及其土地利用状况 | 第27-31页 |
·城市边缘区 | 第27-28页 |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的特性 | 第28-31页 |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流转的现状 | 第31-36页 |
·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流转方式的演化 | 第31页 |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流转的驱动力分析 | 第31-33页 |
·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准市场”的特征 | 第33-36页 |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准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准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8-44页 |
·土地所有权“准市场”经济行为的分析工具 | 第38-39页 |
·土地所有权“准市场”交易过程的界定 | 第38页 |
·供求均衡分析和福利经济学 | 第38页 |
·制度经济学与交易成本理论 | 第38-39页 |
·土地所有权“准市场”经济行为分析——均衡图解 | 第39-42页 |
·只考虑农村集体和用地单位的市场均衡分析 | 第39页 |
·政府参与土地所有权流转市场的行为分析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培育与建设 | 第44-53页 |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培育目标及思路 | 第44页 |
·培育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市场机制 | 第44-47页 |
·土地所有权市场交易模式的构建 | 第44-45页 |
·农村土地所有者的市场主体地位的培育 | 第45-46页 |
·土地所有权市场价格机制的培育 | 第46-47页 |
·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 第47-49页 |
·实现集体土地股份化,完善集体土地产权治理结构 | 第47-48页 |
·实现土地产权物权化,拓展土地产权权益交易的边界 | 第48页 |
·实现土地产权交易规范化,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 第48-49页 |
·加强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宏观调控 | 第49-51页 |
·通过立法明确土地所有权市场宏观决策机构与决策程序 | 第49页 |
·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规范土地所有权市场管理 | 第49-50页 |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减少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 | 第50页 |
·深化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加速司法独立的进程 | 第50-51页 |
·健全土地所有权市场的配套改革措施 | 第51-53页 |
·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程 | 第51页 |
·培育一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中介组织 | 第51-52页 |
·培育农村土地金融市场,增加土地所有权市场投融资渠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