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 ·主效基因和数量性状位点 | 第12-16页 |
| ·主效基因 | 第12-14页 |
| ·数量性状位点 | 第14-16页 |
| ·标记辅助选择 | 第16页 |
| ·遗传标记及其发展 | 第16-21页 |
| ·形态学标记 | 第17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7页 |
| ·生化标记 | 第17-18页 |
| ·DNA 分子遗传标记 | 第18-21页 |
| ·品种简介 | 第21-22页 |
| ·郏县红牛 | 第21-22页 |
| ·南阳黄牛 | 第22页 |
| ·本研究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9页 |
| ·CLPG 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DLK1 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CLPG 基因和DLK1 之间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 ·DGAT2 基因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 ·实验数据 | 第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 ·主要溶液与缓冲液 | 第29-31页 |
| ·动物基因组DNA 提取所用溶液 | 第29-30页 |
| ·凝胶电泳所用试剂 | 第30页 |
|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 ·血样DNA 的提取与分离 | 第31-32页 |
| ·DNA 质量检测 | 第32-33页 |
| ·DNA 浓度检测 | 第33页 |
| ·PCR 扩增 | 第33-35页 |
|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第35-36页 |
|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及χ~2 独立性检验 | 第36页 |
| ·多态信息含量(PIC) | 第36页 |
| ·有效等位基因数(Ne) | 第36页 |
| ·位点纯合度(Ho)和杂合度He | 第36-37页 |
| ·生产性能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CLPG 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8-43页 |
| ·PCR 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8页 |
| ·PCR 产物的SSCP 分析 | 第38-39页 |
| ·遗传多态性指标 | 第39页 |
| ·不同基因型的序列测定 | 第39页 |
| ·CLPG 测序结果 | 第39-40页 |
| ·CLPG 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DLK1 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3-47页 |
| ·PCR 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3页 |
| ·PCR 产物的SSCP 分析 | 第43页 |
| ·遗传多态性指标 | 第43-44页 |
| ·不同基因型的序列测定 | 第44页 |
| ·DLK1 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CLPG 基因和 DLK1 基因的相互作用 | 第47-50页 |
| ·CLPG 和DLK1 之间相互关系 | 第47页 |
| ·CLPG 和DLK1 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47-50页 |
| 第六章 DGAT2 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南阳黄牛和郏县红牛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 第50-54页 |
| ·PCR 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50页 |
| ·PCR 产物的SSCP 分析 | 第50页 |
| ·遗传多态性指标 | 第50-51页 |
| ·不同基因型的序列测定 | 第51页 |
| ·DGAT2 外显子3 基因多态性与发育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1-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 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