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缩略词英汉对照 | 第8-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1 HP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9-12页 |
| ·HPV的基因序列结构 | 第10-11页 |
| ·HPV分型 | 第11-12页 |
| 2 HPV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12-16页 |
| ·HPV的感染率 | 第12页 |
| ·宫颈HPV感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 第12-13页 |
| ·HPV感染的相关因素 | 第13-15页 |
| ·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 第13-14页 |
| ·性行为 | 第13页 |
| ·免疫状态 | 第13-14页 |
| ·其他相关因素 | 第14-15页 |
| ·避孕方法 | 第14页 |
| ·妊娠 | 第14页 |
| ·年龄 | 第14-15页 |
| ·生殖道其他微生物感染 | 第15页 |
| ·HPV感染的转归 | 第15-16页 |
| ·消退 | 第15页 |
| ·持续或进展 | 第15-16页 |
| 3 HPV感染与CIN的关系 | 第16-20页 |
| ·HPV感染的致病机制 | 第16-18页 |
| ·西医学对HPV致癌分子机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 ·转化基因表达 | 第16-17页 |
| ·病毒基因整合 | 第17页 |
| ·病毒逃逸宿主细胞的调控 | 第17页 |
| ·中医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 ·中医学对HPV感染的认识 | 第17-18页 |
| ·中医学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认识 | 第18页 |
| ·HPV感染与CIN的关系 | 第18-20页 |
| ·HPV型别与CIN分级 | 第19页 |
| ·HPV型别与CIN进展 | 第19-20页 |
| 4 CIN的诊断 | 第20-23页 |
|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 第20-21页 |
| ·阴道镜检查 | 第21页 |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21页 |
| ·HPV检测 | 第21-23页 |
| ·核酸杂交检测 | 第22-23页 |
| ·Southern bolt杂交 | 第22页 |
| ·斑点杂交 | 第22页 |
| ·原位杂交 | 第22页 |
| ·杂交捕获法 | 第22-23页 |
| ·聚合酶链反应 | 第23页 |
| 5 CIN的治疗 | 第23-32页 |
| ·西医治疗 | 第23-27页 |
| ·药物治疗 | 第24页 |
| ·物理治疗 | 第24-25页 |
| ·宫颈锥切 | 第25-26页 |
| ·子宫切除术 | 第26页 |
| ·生物学治疗 | 第26-27页 |
| ·中医药治疗 | 第27-31页 |
| ·中药外治 | 第27-29页 |
| ·中医综合治疗 | 第29-30页 |
| ·中医药抗HPV病毒的研究 | 第30-31页 |
| ·CIN治疗后的随访 | 第31-32页 |
| 6 预防 | 第32-34页 |
| ·筛查方法 | 第32-33页 |
| ·疫苗预防 | 第33-34页 |
| ·中医药扶正治疗 | 第34页 |
| 7 见解与认识 | 第34-36页 |
| ·湿热毒蕴结是CIN的主要病机 | 第34-35页 |
| ·预防为主、防治并重是控制CIN的重要措施 | 第35-36页 |
| 8 附: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2 结果 | 第37-42页 |
| 3 讨论 | 第42-46页 |
| 9 致谢 | 第46-47页 |
| 10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