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旧桥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旧桥加固及体外预应力方法 | 第8-9页 |
| ·旧桥加固的意义 | 第8页 |
| ·体外预应力方法 | 第8-9页 |
| ·国外体外预应力的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 ·体外预应力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 第10-11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 ·旧桥加固的实践探索 | 第11页 |
| ·旧桥加固的力学分析 | 第11-12页 |
| ·旧桥加固的实例分析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旧桥的原理与方法 | 第13-20页 |
| ·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旧桥的方法 | 第13-15页 |
| ·钢拉杆横向收缩加固 | 第13-14页 |
| ·钢拉杆加固 | 第14页 |
| ·水平筋、斜筋加固 | 第14-15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的构造 | 第15-20页 |
| ·水平筋 | 第15页 |
| ·斜筋 | 第15-16页 |
| ·体外预应力的锚固系统 | 第16-17页 |
| ·体外预应力的传力系统 | 第17-18页 |
| ·体外预应力的防腐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旧桥的力学行为分析 | 第20-28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的分类 | 第20-22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的内力分析 | 第22-23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的受力分析 | 第22页 |
| ·用力法求解加固体系内力 | 第22-23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的预应力损失及其计算 | 第23-28页 |
| ·摩阻应力损失 σ_(s1) | 第24页 |
| ·锚具变形应力损失σ_(s2) | 第24-25页 |
| ·温差应力损失 σ_(s3) | 第25页 |
| ·分批张拉的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 σ_(s4) | 第25-26页 |
| ·钢筋松弛应力损失σ_(s5) | 第26-27页 |
| ·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σ_(s6) | 第27页 |
| ·本节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的配索设计 | 第28-37页 |
| ·预应力度及其限值 | 第28-29页 |
| ·最小预应力度λ_(min) 的概念 | 第28-29页 |
| ·最大预应力度λ_(max) 的概念 | 第29页 |
| ·公路桥梁标准图及预应力度的建议值 | 第29-33页 |
| ·体外索的配筋设计 | 第33-37页 |
| ·体外索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 ·计算公式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加固体系正常使用阶段的计算分析 | 第37-45页 |
| ·加固体系的应力复核 | 第37-40页 |
| ·混凝土应力计算 | 第37-39页 |
| ·钢筋应力计算 | 第39-40页 |
| ·控制应力要求 | 第40页 |
| ·加固体系的裂缝计算 | 第40-42页 |
| ·加固体系的挠度计算 | 第42-45页 |
| 第六章加固体系的极限强度计算 | 第45-60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梁的破坏机理 | 第45-46页 |
| ·抗弯破坏机理 | 第45-46页 |
| ·抗剪破坏机理 | 第46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体外索水平筋极限应力的计算 | 第46-54页 |
| ·基本假定 | 第46-47页 |
| ·体外索水平筋的极限应力 | 第47-48页 |
| ·水平筋极限高度系数ξ_y | 第48-51页 |
| ·关于极限挠度f_u 取值 | 第51-52页 |
| ·体外预应力筋的换算长度 | 第52-53页 |
| ·水平筋极限应力增量的求解 | 第53-54页 |
| ·体外索极限应力的近似计算 | 第54-55页 |
| ·体外索极限应力的经验公式 | 第54-55页 |
| ·美国ACI 公式 | 第55页 |
| ·正截面强度计算 | 第55-57页 |
| ·斜截面强度计算 | 第57-60页 |
| 第七章 加固方案实例分析 | 第60-71页 |
| ·概述 | 第60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 | 第60-71页 |
| ·原梁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 第61页 |
| ·控制应力及应力损失计算 | 第61-62页 |
| ·体外索水平筋面积的计算 | 第62-64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后混凝土应力验算 | 第64-65页 |
| ·钢筋应力验算 | 第65-66页 |
| ·裂缝验算 | 第66页 |
| ·挠度验算 | 第66-68页 |
| ·极限强度验算 | 第68-71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