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离散力学的研究和发展 | 第12-13页 |
·颗粒离散元法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离散元法的创立和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颗粒离散元法的应用 | 第16-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2页 |
·研究的主要方向 | 第20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 第20-2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颗粒流理论及方法论 | 第24-51页 |
·引言 | 第24-25页 |
·PFC的基本特点 | 第25-26页 |
·PFC基本求解步骤 | 第26-27页 |
·颗粒流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27-28页 |
·颗粒流单元计算的基本思路 | 第28-29页 |
·颗粒流与传统的数值方法比较 | 第29页 |
·基本理论 | 第29-37页 |
·作用力与位移的关系 | 第29-32页 |
·运动法则 | 第32-34页 |
·边界和初始条件 | 第34页 |
·计算时步的确定 | 第34-37页 |
·微分密度缩放比例 | 第37页 |
·机械阻尼 | 第37-41页 |
·局部阻尼 | 第38页 |
·一种类似与滞后相阻尼 | 第38-39页 |
·组合阻尼 | 第39-40页 |
·粘滞阻尼 | 第40-41页 |
·接触本构模型 | 第41-46页 |
·刚度模型 | 第41-42页 |
·线形接触模型 | 第42页 |
·滑动模型 | 第42页 |
·黏结模型 | 第42-46页 |
·PFC中细观计量原理 | 第46-51页 |
第三章 颗粒结构细观参数和材料宏观力学参数的标定研究 | 第51-72页 |
·参数标定的原则 | 第51页 |
·宏观参数与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51-52页 |
·宏观参数与细观参数之间的标定过程 | 第52-54页 |
·近似标定材料内摩擦角的研究 | 第54-58页 |
·内摩擦角的数值试验 | 第54-55页 |
·内摩擦角的验证 | 第55-58页 |
·单(双)轴试验试样的准备 | 第58-60页 |
·颗粒样本试样的控制参数 | 第58-59页 |
·颗粒生成基本算法 | 第59-60页 |
·加载墙的刚度选择 | 第60页 |
·试验环境 | 第60-62页 |
·试验加载伺服机理 | 第62-63页 |
·平面双轴试验测试确定变形模量(E_c) | 第63-65页 |
·平面单轴试验测试确定峰值强度(σ_f) | 第65-67页 |
·平面单轴试验标定黏性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q_u) | 第67-69页 |
·标定材料宏观力学参数和细观结构参数的步骤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PFC的工程应用—基坑开挖的模拟 | 第72-89页 |
·基坑开挖的颗粒流模拟方法论 | 第72-73页 |
·基坑围护结构数值模型建立和细观参数的标定研究 | 第73-79页 |
·模型端部受力分析的数值模拟 | 第73-75页 |
·颗粒流数值模型 | 第75页 |
·桩数值模型的标定过程 | 第75-76页 |
·模拟结果和解析解对比分析 | 第76-78页 |
·模型三点弯曲应力测定的数值模拟 | 第78-79页 |
·基坑颗粒流数值模型建立 | 第79-84页 |
·基坑地质情况调查 | 第79-80页 |
·土层细观颗粒流模型参数的标定 | 第80页 |
·围护结构的颗粒流模型尺寸和细观参数选择 | 第80-81页 |
·考虑基坑分布开挖的模拟方法和步骤 | 第81-84页 |
·模拟结果和分析 | 第84-88页 |
·结构上位移和内力分布 | 第84-86页 |
·系统位移场的分布 | 第86-87页 |
·系统内力分布 | 第87页 |
·土压力分布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典型空间结构排列力学性能的颗粒流模型试验研究 | 第89-113页 |
·概述 | 第89-90页 |
·金字塔空间结构排列的数值试验 | 第90-99页 |
·金字塔空间结构排列的试验模型 | 第90-92页 |
·三轴试验数值分析 | 第92-95页 |
·平面应变试验数值分析 | 第95-99页 |
·正交晶系空间结构排列的数值试验 | 第99-105页 |
·正交晶系空间结构排列的试验模型 | 第99-100页 |
·三轴试验数值分析 | 第100-103页 |
·平面应变数值试验 | 第103-105页 |
·平面应力的数值试验分析 | 第105-111页 |
·力学理论描述 | 第105-107页 |
·平面应力数值模型 | 第107页 |
·平面应力力学强度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7-108页 |
·加载压盘的摩擦系数对峰值摩擦角的影响 | 第108页 |
·试样剪切位移场的变化规律 | 第108-109页 |
·平面应力系统的细观织构的变化规律 | 第109-111页 |
·峰值摩擦角随着摩擦系数的变化 | 第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无粘性土工程力学性质三维颗粒单元模拟 | 第113-133页 |
·概述 | 第113-114页 |
·模拟三轴试验环境 | 第114-117页 |
·三轴加载空间的构建 | 第114页 |
·三轴试验样本的生成 | 第114-116页 |
·三轴伺服式加载机理 | 第116-117页 |
·无粘性土工程力学细观模拟 | 第117-127页 |
·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数值模拟 | 第117-120页 |
·孔隙率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颗粒刚度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颗粒刚度比值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剪切位移场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 第127-129页 |
·砂土三轴试验的细观织构变化规律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3-135页 |
·结论 | 第133-134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附录1 作者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5-147页 |
附录2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目录 | 第147-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