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9页 |
·富氢气中一氧化碳脱除的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富氢气中一氧化碳脱除的主要途径 | 第14-17页 |
·富氢气中CO的物理脱除方法 | 第15-16页 |
·变压吸附法(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 第15页 |
·膜分离法(Membrane Separation) | 第15-16页 |
·富氢气中CO的化学脱除方法 | 第16-17页 |
·水煤气变换法(Water-Gas Shift Reaction) | 第16页 |
·催化甲烷化法(Methanantion) | 第16-17页 |
·催化选择性氧化法(Preferential Oxidation) | 第17页 |
·选择性部分氧化脱除CO的催化剂 | 第17-26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7-25页 |
·金催化剂 | 第17-22页 |
·铂系金属催化剂 | 第22-25页 |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25-26页 |
·钴催化齐 | 第25页 |
·铜系催化剂 | 第25-26页 |
·铜铈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26-32页 |
·铜铈催化剂选择性脱除CO的研究 | 第26-28页 |
·一氧化碳选择性脱除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28-32页 |
·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 | 第28页 |
·氧化-还原机理 | 第28-29页 |
·其他机理 | 第29-32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2-35页 |
·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9-4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1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39-40页 |
·不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40-41页 |
·机械混合法(Mixing) | 第40页 |
·浸渍法(Impregnation) | 第40页 |
·共沉淀法(Coprecipitation) | 第40-41页 |
·络合法(Chelating) | 第41页 |
·催化剂活性的评价 | 第41-43页 |
·反应装置 | 第41-42页 |
·活性评价 | 第42-43页 |
·分析和计算 | 第43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3-47页 |
·BET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的测定 | 第43-44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4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4页 |
·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 第44页 |
·热重和差热分析(TGA和DTA) | 第44-45页 |
·拉曼光普(Raman) | 第45页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 | 第45页 |
·程序升温还原(TPR)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制备方法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7-70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67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 | 第48-53页 |
·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表征 | 第53-55页 |
·铜铈催化剂还原性质的研究 | 第55-60页 |
·氧化铜和氧化铈的还原性质 | 第55-56页 |
·机械混合法制得铜铈催化剂的还原性质 | 第56-57页 |
·其它制备方法制得的铜铈催化剂的还原性质 | 第57-60页 |
·氧化铜在氧化铈表面的分散和种类 | 第60-64页 |
·铜铈之间协同作用的机理分析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制备条件对铜铈催化剂(共沉淀法)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103页 |
·引言 | 第7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100页 |
·沉淀剂滴加顺序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76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71-72页 |
·不同滴加顺序催化剂的表征 | 第72-76页 |
·不同混合碱沉淀剂比例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6-81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76-77页 |
·不同KOH/K_2CO_3比例沉淀剂催化剂的表征 | 第77-81页 |
·不同环境pH值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1-85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81-82页 |
·不同环境pH制备催化剂的表征 | 第82-85页 |
·不同盐浓度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5-88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85页 |
·不同盐浓度制备催化剂的表征 | 第85-88页 |
·不同铜负载量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8-92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88-89页 |
·不同铜负载量催化剂的表征 | 第89-92页 |
·不同焙烧温度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2-96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92-93页 |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93-96页 |
·乙醇置换水程度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6-100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96-97页 |
·乙醇洗涤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97-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金属掺杂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03-122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9页 |
·碱金属掺杂(K~+的掺杂)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9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104页 |
·碱金属掺杂催化剂的表征 | 第104-109页 |
·过渡金属掺杂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4页 |
·过渡金属掺杂铜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结果 | 第109-111页 |
·Co掺杂铜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结果 | 第109-110页 |
·不同过渡金属掺杂铜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110-111页 |
·过渡金属掺杂铜铈催化剂的TPR表征结果 | 第111-114页 |
·稀土金属掺杂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9页 |
·不同稀土金属掺杂铜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结果 | 第114-117页 |
·La掺杂铜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结果 | 第114-116页 |
·不同稀土金属掺杂铜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结果 | 第116-117页 |
·稀土金属掺杂铜铈催化剂的TPR表征结果 | 第117-119页 |
·小结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122-140页 |
·引言 | 第12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2-137页 |
·不同进料比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不同的H_2含量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23页 |
·不同的O_2含量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水和二氧化碳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26-134页 |
·水和二氧化碳对未掺杂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水和二氧化碳对不同K~+残留的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水和二氧化碳对过渡金属掺杂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29-132页 |
·水和二氧化碳对稀土金属掺杂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不同空速对铜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铜铈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 | 第135-137页 |
·小结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40-142页 |
博士论文期间发表文章及申请专利情况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